大疆自动驾驶。大疆自动驾驶的影响力持续提升。最近,自主汽车品牌比亚迪和国有大厂上汽共同投资了卓驭科技,这两家主机厂占据中国乘用车总销量近一半的市场份额。
在2024年底,自动驾驶领域的竞争格局将更加清晰。一些公司寻求上市以获取资金支持,有些则面临生死存亡的挑战,还有一些公司在背后默默发力,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卓驭科技正是其中之一。此外,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卓驭科技被视为可以与之抗衡的一股力量。
前不久,卓驭科技发生了工商信息变动,新增了几位股东。其中,比亚迪旗下的深圳比亚迪创芯材料有限公司出资288万元,持股3.9%;苏州申祺利纳绿色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和嘉兴隽宇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也参与了投资,它们都是上汽集团直接或间接控制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总共出资约224万元,持股比例约为3%。卓驭科技的注册资本从约6798.86万元增加至约7312.21万元。
卓驭科技采用VIE架构,由注册在香港的公司控制,方便未来的IPO。其融资策略与华为车BU有重叠之处,即引入重要车企的战略投资。卓驭科技对于车企来说是一个稀缺的优质投资目标,不仅因为其估值合理,更重要的是大疆自动驾驶技术已得到认可。上汽作为大疆自动驾驶的早期用户和支持者,推动了高阶智驾功能在五菱一系列A级小车上的普及。而比亚迪的投资押注,则与其计划将基础智能驾驶功能普及至入门级车型(10万级)的目标相契合。
大疆车载的发展始于2016年,当时大疆发布了精灵Phantom 4无人机,首次成功引入双目视觉技术。同年,大疆成立车载项目团队,创始管理团队主要来自大疆无人机项目。香港科技大学助理教授沈劭劼成为项目的领军人物。2021年,大疆车载首次亮相上海国际车展,并与上汽通用五菱合作推出概念新车KiWi EV,随后量产型号实现了包括自主泊车、高速NOA等高阶功能。2023年,大疆自动驾驶业务独立成立了卓驭科技,继续由大疆实控。
卓驭科技的技术方案特点在于高效部署模型的能力,通过一个模型打通感知、预测、决策和规划多个模块,减少信息传递损失,提高性能体验上限。具体配置上,可以采用7V或10V方案,前视8M的惯导双目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也可以选装。价格仅为传统融合感知方案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但在正常场景下的鲁棒性非常强。大疆不追求单一传感器的绝对领先,而是注重系统整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特别是纯视觉软件算法能力。
卓驭科技在2024年底的新进展反映了L2+赛道的关键要素。上汽代表了自动驾驶玩家获得订单和量产上车的能力,而比亚迪则体现了低成本规模化普及的趋势。今年量产智驾赛道出现了新的格局,一批车企率先实现了端到端技术体系的量产上车。这些车企包括华为旗下的“三界”、小鹏、理想、长安(阿维塔、深蓝)、长城(魏)、东风(岚图)等。除了全栈自研的理想和小鹏,其他第一梯队的背后是东风、长安选择的华为,以及长城选择的元戎启行。比亚迪、一汽、蔚来、大众、奇瑞、上汽等计划在2025年交付端到端智驾,方式较为灵活。
这些名字被反复提及,并且与主流车企建立合作关系的L2+玩家,显示出当前洗牌的决定因素。端到端技术是进入市场的前提条件,除此之外还需要有订单和交付验证。大家仍在烧钱,但融资通常伴随着车企的订单和入股。投资数额和追加频率反映了主机厂对端到端研发和落地硬实力的认可程度。随着智驾下沉普及市场的扩大,2025年的自动驾驶赛道将聚焦于头部玩家的端到端军备竞赛。智能驾驶正逐渐成为核心卖点,背后的智驾供应商也将迎来提速和洗牌。要么成为第一梯队的智驾供应商,要么掉队被收编或出局。车圈的竞争愈发激烈,华为带动的风暴正在影响整个产业链。
美国东部时间10月18日,大疆因被错误列入CMC制裁清单而对美国国防部提起诉讼。大疆一直致力于推动民用无人机产品的应用与创新,反对产品用于军事用途
2024-10-19 12:13:00大疆起诉美国国防部【美国限制进口部分大疆无人机 大疆回应:美方此举毫无根据且完全错误】财联社10月18日电,路透社16日援引一份信件内容报道称,中国无人机制造商大疆创新通知分销商
2024-10-18 22:44:47大疆回应美国限制进口部分无人机大疆于9月19日推出了Osmo Action 5 Pro运动相机,宣称其拥有“超旗舰画质”,售价自2598元起
2024-09-20 07:46:48大疆Action5Pro美国东部时间10月18日,大疆因被错误列入CMC制裁清单而对美国国防部提起诉讼。大疆一直专注于推动民用无人机产品的应用与创新,并反对将其产品用于军事用途
2024-10-19 12:41:00大疆起诉美国防部2010年,《社交网络》这部电影以Facebook的初创历程为背景,在奥斯卡上赢得多项荣誉,尽管影片收获成功,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却对其真实性提出异议
2024-09-06 21:33:20谁是大疆背后的“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