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近日宣布,自2025年1月起将启用新的狭义货币供给(M1)统计口径,把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纳入统计范围。货币供给及其增速是重要的金融统计指标。当前的M1主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单位活期存款,用于衡量经济体系中资金流动的活跃程度。
M1规模主要由单位活期存款构成,因此M1同比增速变化成为度量企业活期存款变化情况的重要指标。如果企业采购、销售及投资活动活跃,或者居民消费及购房活动增加,M1同比增速通常会保持较高增长。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M1同比增速的变化对于工业企业利润、PPI同比、股票综合指数以及GDP增速具有较好的前瞻性,是观察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并影响市场对短期经济运行的预期。
今年4月以来,M1同比增速罕见地转为负增长,且跌幅较大。有人质疑此次调整是否为了“美化统计”。实际上,关于M1统计口径调整的讨论早已有之。早在2010年前后,随着银行卡普及和转账支付便利性提升,就有将居民活期存款纳入狭义货币供给的讨论。国际上,美国、欧元区、日本和韩国等经济体已将居民活期存款计入狭义货币供给,IMF的统计标准也包括居民活期存款和支付机构的客户备付金。
随着线上支付技术的发展,中国居民活期存款无需取现即可随时用于支付,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更是可以直接用于支付或交易。此外,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已于2019年实现100%集中存管在央行,成为央行资产负债表的一部分。现有的M1统计口径已经滞后于经济现实。
新口径下M1的波动幅度减小,但数据走势与旧口径几乎一致,其指示意义并未受到影响。按照新口径计算,M1同比在4月以来同样是负增长,8月、9月、10月的增速分别为-3.0%、-3.3%与-2.3%,相比旧口径收窄了约4个百分点的跌幅,仍显示出资金流动速度缓慢。
统计口径调整不会真正起到“美化数据”的作用。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调整可以做到基期与当期、当期与未来的统一,不影响继续按原有口径重新计算。本次调整不仅不会影响数据走势及其对宏观经济指标的指示意义,还有助于提升M1同比增速与工业企业利润或PPI等统计指标的相关性。在新口径下,企业活期存款转移为居民活期存款不再影响M1,降低了数据波动性。
随着工业产能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空间收窄,企业生产与投资对终端消费的敏感性提升,将居民活期存款与备付金纳入统计有利于综合反映微观经济主体的支出状况,特别是居民消费的支出状况和意愿。今年以来,央行在调控目标、方式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方面做出了诸多调整,M1统计口径的调整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没有动机也没有必要进行统计粉饰。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5年1月份起,启用新修订的狭义货币(M1)统计口径。修订后的M1包括流通中货币(M0)、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活期存款以及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
2024-12-02 22:01:05央行将启用新修订的M1统计口径中国人民银行2日发布公告称,自2025年1月起将启用新修订的狭义货币(M1)统计口径。此次修订中,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被纳入新的M1统计范围
2024-12-03 08:42:04M1统计口径“纳新”有何考量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发表演讲时提到,鉴于金融服务的便捷化、金融市场、移动支付等金融领域的迅速创新,现有的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特别是M1,可能需要进行动态调整以适应变化。
2024-06-20 10:22:28个人活期存款等或纳入M1统计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发表演讲时提到,鉴于金融服务的便捷化、金融市场、移动支付等金融领域的迅速创新,现有的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特别是M1,需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和完善
2024-06-20 08:45:34央行:个人活期存款等或纳入M1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