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波回忆,朝鲜冬天奇冷,低至零下三十五六度,作为一炮手的他,需要两个小时坐在瞄准座的铁板上一动不动,随时待命。
班长怕他冻坏,捡来苞米皮搓成草绳,再盘成一个小坐垫,“每当我坐在垫子上,心里头就暖乎乎的,班长温暖了我一生”。
他还回忆起一段“吃饺子”的趣事。那是1952年,他第一次在战场上过小年,连长叫炊事班把面和馅分到各个班,战士们折下树棍做擀面杖,把炮弹箱翻过来做面板,就这样包了顿饺子。结果,饺子刚下锅,敌机就来了,炊事员也不能看锅,因为要负责战场救护、搬运炮弹。
“最后打完仗一看,饺子变成了片汤,人家过年吃饺子,我们过年喝片汤。”讲到这里,李维波却大笑起来。
如今,每逢过年,李维波都会带上亲手包的饺子来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抚摸英名墙上的名字,缅怀逝去的战友。“当年在战场上没吃上饺子,喝了片汤,我今天给你们送饺子来了。”
生活越好就越想念战友
想把烈士事迹传承下去
“我可能不记得昨天发生的事,但记得七十多年前发生的事”,李维波说,生活越好就越想念战友,想把烈士的英雄事迹代代传承下去。
2010年,李维波加入辽宁省关工委志愿军老战士报告团,“只要找我的,不管是大中小学、政府机关还是部队、企业,我都会去给他们讲战斗故事。”
李维波的女儿李艳敏告诉记者,父亲还会时不时到烈士陵园当义务讲解员,每次都是全程站立。只要他开口讲,大家都驻足聆听,甚至被感动到热泪盈眶。
与此同时,老人还给自己定下“三不原则”:不用车接送,不收礼收费,不吃请。
李艳敏回忆,每逢清明前后五天,父亲都坚持乘坐公交车来到烈士陵园看望老战友,“之前住在浑南区,距离较远,往返要花五六个小时,现在住得近了,单程也要一个小时”。
在相隔半个世纪的漫长时光后,两位年逾七旬的老战友终于再次相聚,心中满是激动与感慨
2024-06-30 22:56:24老人到宁波旅行寻找失联50年老战友11月26日,在第十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前夕,90岁高龄的志愿军老战士曾国兴冒着风雪来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进行祭扫。他在老首长吴国璋烈士的陵墓前再次向他汇报
2024-11-28 07:28:3890岁志愿军冒雪给战友扫墓11月28日,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第十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护送车队驶过时,志愿军老战士南启祥起身吹响冲锋号
2024-11-29 08:28:07志愿军老兵为战友吹响冲锋号老英雄在回忆往昔战场上的牺牲战友时,泪水不禁滑落,这场景深刻体现了战友间牢不可破的纽带和对逝去生命的无限哀思。在战火纷飞的日子里,他们一同穿越生死线,由此建立起一种无以言表的默契与依靠
2024-07-18 10:35:54老英雄回忆牺牲战友泣不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