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中国劳动力供给持续不足,呈下降趋势。根据社科院预测,到2050年,中国15岁到59岁劳动年龄人口将下降到7.1亿人,比2010年减少约2.3亿人,2030年后劳动力供给将出现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养老金入不敷出的风险成为一个核心问题。
中国养老保险体系起步较晚,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建立于1990年代,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覆盖仅十余年。在现行的“现收现付”体制下,第一支柱独大,第二支柱覆盖面窄且发展不平衡,第三支柱则刚刚建立,养老负担日渐沉重。延迟退休能部分程度改善养老金收支不平衡的问题。
此次有关延迟退休的决定采取了渐进的方式,逐年或逐月延长退休年龄,以减少对社会和个体的冲击,整个过程将花费15年时间来过渡完成。中国还明确强调了坚持“自愿、弹性”原则,即职工只要满足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就可以选择弹性提前退休和延迟退休这两种情况。提前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且退休年龄不低于原法定退休年龄;弹性延退的时间同样不能超过3年。
许多人对延迟退休感到恐慌,担心多方面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周逸皓是一名企业培训师和高管教练,他认为延迟退休意味着不工作也能领钱的门槛提高了,因此他更关注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二曲线,探索持续赚钱的能力。而36岁的陈斯则表示,即便找到了互联网公司的中层职位,仍感受到危机感。工作之外,他还尝试创业,寻找其他可能。
身在互联网等领域的公司人对于“35岁后”生活的担忧,反映了更深层次的就业结构性问题。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聂日明认为,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相对扁平、缺乏深度,无法容纳更多有经验的劳动力,限制了向精益生产、高端技术转型的潜力。针对公众猜测延迟退休会对年轻人就业造成“挤出效应”的担忧,聂日明认为这种情况可能更多发生在高技术、低体力付出的专业技术岗位上。
然而,由于劳动力市场并非“供不应求”,延迟退休之后,多数老龄人口的就业可能得不到保障。孙丽是一位年满50岁的退休人员,她发现除了保洁、家政、护理、保安等岗位外,可供选择的工作并不多。延迟退休政策不仅关乎养老金的可持续性,还涉及到整个社会的人才结构、就业机会和个人生活质量。推动延迟退休的同时,也需要相关部门颁布更具针对性的举措来保障延迟退休带来的就业等一系列民生问题。
9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改革明确,从2025年起,用15年逐步将男职工的退休年龄从60岁延迟到63岁,女职工则根据原退休年龄不同,分别调整至55岁或58岁
2024-09-13 15:45:59解读延迟退休改革文件9月13日,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并公布。该决定详细规划了退休年龄的逐步调整方案,旨在平衡人口老龄化趋势与劳动力市场需求
2024-09-13 15:21:25延迟退休改革文件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