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攀升
2024年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发布,结果显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稳步攀升,但增幅放缓。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平均值达到64.87,较2023年的64.76仅提高了0.11。在构成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的六大维度中,股东治理、董事会治理、经理层治理、信息披露和利益相关者治理均实现提升,而监事会治理继2023年之后再次下降。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攀升!
主板上市公司治理水平首次出现下降,股东治理指数下降是主要原因,经理层治理和监事会治理仍属短板。主板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平均值为64.22,较2023年下降了0.17。分维度来看,董事会治理指数和利益相关者治理指数实现提升,其他治理指数有所降低。董事会治理指数平均值从2023年的64.87上升至65.11;利益相关者治理指数平均值从2023年的69.30提升至69.70。
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公司治理评价课题组发布了最新一期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CCGINK),该指数被誉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状况“晴雨表”。今年是第22次发布,评价样本达到5319家,相较于2023年的5055家,样本量增加了264家。具体到各市场板块,主板非金融上市公司3062家,较2023年增加23家;创业板非金融上市公司1327家,较2023年增加99家;科创板上市公司566家,较2023年增加67家;北交所上市公司239家,较2023年增加77家;金融业上市公司125家,较2023年减少2家。
从治理等级分布来看,虽然上市公司治理等级分布整体提升,但没有样本治理等级达到CCGINKⅠ和CCGINKⅡ。上市公司治理等级划分为六个等级。统计结果显示,有303家上市公司达到CCGINKⅢ等级,占全样本的5.70%;有4511家上市公司达到CCGINKⅣ等级,占全样本的84.81%;有505家上市公司达到CCGINKⅤ等级,占全样本的9.49%。
从治理评级分布来看,上市公司治理评级以B类中的BBB和BB为主,分别占全样本的34.63%和31.32%,A类样本中无AAA和AA样本。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公司治理评价课题组从2023年开始,在治理等级的基础上引入治理评级,根据上市公司治理状况为每家上市公司赋予一个评级结果。从治理评级大类结果来看,我国上市公司治理评级在A、B和C三大类均有分布,且以B类为主,B类占比达84.81%。不同行业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差异显著,行业极差为3.90,明显小于2023年的7.71,说明行业差异在缩小。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平均值位居第一,紧随其后的是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制造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教育、综合、房地产业、建筑业以及农、林、牧、渔业等行业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平均值较低,房地产业治理指数多年排名靠后。
民营控股上市公司治理水平领先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外资控股和无实际控制人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相对较高。继2022年民营控股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平均值超过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后,2024年民营控股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平均值持续高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指数平均值达到65.07,高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0.85。沿海向内地递次提升趋势持续,地区间治理水平不平衡性减弱。四川省、江苏省、安徽省、河南省、广东省、山东省、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重庆市等地区指数平均值较高,而山西省、广西、新疆、吉林省、贵州省、辽宁省、西藏、黑龙江省、青海省、海南省等地区指数平均值较低。31个省级行政区(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的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平均值均高于62.00,27个省份指数超过63.00,21个省份指数达到64.00,7个省份指数突破65.00。
分板块来看,科创板公司治理水平较高,主板欠佳。科创板上市公司治理状况最佳,治理指数平均值达66.87;北交所、金融业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状况良好,治理指数平均值分别为65.57、65.55和65.34;主板上市公司治理状况相较于其他板块欠佳,治理指数平均值最低,为64.22。
在股东治理、董事会治理、监事会治理、经理层治理、信息披露、利益相关者治理六大维度中,除监事会治理维度有所下降外,其他维度均有提升。对5319家上市公司样本的治理状况进行分维度分析,发现如下情况:
股东治理水平持续提升,但两极分化趋势增强。股东治理指数平均值相比2023年有所增加,由69.31上升到69.42,增幅为0.11。独立性、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和关联交易分别提升了0.22、0.04和0.13。
董事会治理水平较2023年有所提升,五个分指数中董事薪酬略微降低。董事会治理指数平均值为65.14,较2023年提高0.32。独立董事制度分指数提高0.78,独立董事比例和津贴都有所提高;独董兼职的情况有所减少。
监事会治理规模结构持续下降,监事胜任能力不断提高。监事会治理在公司治理的六大维度中仍处于较低水平,且近3年呈现下降趋势。2024年监事会治理指数平均值为59.17,较2023年下降0.17。
经理层治理状况平稳上升,但任免制度得分下降。经理层治理指数平均值为60.43,较2023年上升0.17。执行保障分指数平均值为63.28,较2023年提升0.72,主要原因是总经理教育背景得分提高。
信息披露质量总体提高,但及时性有所降低。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指数平均值总体上升,为66.20,较2023年上升0.02。真实性、相关性分别上升0.03、0.06,及时性下降0.05。
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减弱,协调程度推动利益相关者治理水平提升。利益相关者治理指数平均值为69.55,较2023年增加0.15。参与程度的平均值由64.79降至63.89,协调程度的平均值由75.05上升至76.48。
主板上市公司治理水平首次出现下降,股东治理指数下降是主要原因,经理层治理和监事会治理仍属短板。分维度来看,董事会治理指数和利益相关者治理指数实现提升,而其他治理指数有所降低。
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较为平稳,股东治理指数显著上升。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平均值为65.34,高于主板上市公司。与2023年公司治理指数平均值相比上升了0.31,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在治理方面有所改善。
科创板治理优势较为明显,公司治理水平持续提升。科创板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平均值为66.87,与2023年相比提升了0.82。股东治理指数和经理层治理指数平均值分别提升2.07、2.06,提升幅度较大。
北交所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较2023年有所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提高较多。北交所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平均值为65.57,比2023年提高了1.96。董事会治理维度提高3.91,信息披露维度提高4.39。
金融业治理水平下降,股东治理和信息披露下滑明显。金融业公司治理指数平均值出现下降,从2023年的67.18降至65.55。尽管如此,金融机构总体治理水平仍高于非金融行业,尤其是在董事会治理、监事会治理和利益相关者治理方面表现出色。
公司治理指数有所上升,增长幅度继续趋缓。自2010年以来,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持续提升,但2024年提升幅度仅为0.11,为近15年的新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治理质量提升明显,连续4年超过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质量持续下降,规模结构进一步缩小。信息披露质量有所提升,但及时性有所降低。科创板公司治理水平居各板块之首,北交所提升明显。金融业公司治理表现下滑,信息披露质量下降明显。
为提升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建议升级公司治理准则,导入商业化代表人诉讼制度,深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改革,出台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二选一相关细则,完善金融业的股东治理,并适应数字人工智能发展新趋势,推出数字人工智能治理准则。
每经AI快讯,美国财政部周四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海外持有美国国债总量5月升至纪录水平
2024-07-19 08:07:37美债总量增至创纪录水平中国的激光雷达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超越了不少海外竞争对手,如Robosense速腾聚创、禾赛科技和图达通等,它们在市场份额上领先
2024-07-21 09:08:36媒体:中国激光雷达企业“惨胜”8月5日发布的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共有133家企业入榜,涉及15个不同领域,总收入约为11万亿美元。尤其在“汽车和零部件”领域,表现亮眼,共有10家中企登榜
2024-08-06 07:53:3910家汽车企业入选世界5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