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与线下超市的合作关系近期开始出现解绑迹象。9月27日,高鑫零售(大润发母公司)短暂停牌后发布公告称,公司接获一名有意要约人的接触函,这表明作为其控股股东的阿里可能正在考虑出售高鑫零售的股份。10月16日,高鑫零售在港交所复牌,股价一度大涨25%,最终收涨15.08%,市值达到196亿港元。
与此同时,名创优品以62.7亿元收购了永辉超市29.4%的股权,成为后者最大股东,京东则减持了8.3%的永辉超市股份。这些动作显示出阿里和京东两大电商巨头似乎都在放弃对超市业态的投资。近年来,业绩表现不佳的永辉超市和大润发也在积极寻找新的合作方以谋求转型。
几年前,在新零售和O2O热潮下,电商巨头热衷于线上线下结合,试图利用互联网改造实体行业。京东入股永辉,阿里控股大润发,双方互惠互利,线上业务一度蓬勃发展。然而,近十年过去,永辉超市和大润发连年亏损,成为电商巨头的负担。巨头对超市的诸多限制也使得超市转型困难重重,分手成了双方最好的选择。
脱离了巨头的庇护和管束,大型连锁超市面临行业前景黯淡以及自身竞争力不足的问题。最近,胖东来帮扶整改后的永辉超市门店陆续重新开业,但仅学习胖东来的超市模式并未融入百货部分,未来的发展仍需验证。大润发尚未完成交割,前景同样值得关注。
互联网巨头入局商超始于2014年,当时阿里投资银泰成为第二大股东。随后几年,巨头频繁对线下商超进行收购和投资。京东通过多次加仓成为永辉超市第二大股东,阿里入股苏宁易购、联华超市等,腾讯也入股永辉超市。具体到高鑫零售,阿里曾投入224亿港元直接和间接持有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并在2020年增资至72%的股权,成为控股股东。
互联网巨头收购超市股份的原因主要包括线上线下融合战略、金融考量、丰富业务版图以及增强市场地位。例如,京东通过永辉超市推动O2O战略,阿里提出“新零售”概念,希望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提升零售体验。此外,推广线上支付需要线下渠道支持,供应链金融也是重要考量之一。
然而,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尽管初期取得一定成效,但整体来看,超市的发展远未达到预期。永辉超市和高鑫零售在电商巨头入股后,业绩表现不佳,营收逐年下降。生鲜到家业务长期处于补贴阶段,履约成本高昂,大多数情况下只贡献增长而非利润。电商巨头的线上系统推广也不顺利,超市担心数据被掌握或用于自营业务发展。
面对市场竞争加剧,尤其是前置仓模式和社区团购的兴起,超市销售下滑严重。供应链金融被规范管理后,超市现金流带来的金融价值几乎消失。因此,超市业态在阿里和京东业务中变得越来越鸡肋,及时止损成为明智选择。
解绑后,电商巨头可以降低亏损,聚焦主业。出售股份带来资金回流,如京东转让永辉8.3%股份套现17.7亿元。超市方面,脱离巨头束缚后有了自主选择权,可与多家平台自由合作,不再捆绑发展。
对于未来的出路,全国性的大型连锁商超需要学习山姆会员店和Costco的模式,精准定位人群,精选SKU,做自有品牌,提供符合定位人群的产品和服务。同时,深耕本地的区域性超市用个性化商品和服务站稳脚跟。永辉超市通过引入新投资者名创优品寻求转型,但还需进一步探索适合自身的模式。出海东南亚也是一个机会,当地大卖场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与中国企业匹配度较高。大型连锁超市有出路也有挑战,未来需要解决自有品牌建设、流量获取和本地化经营等问题。
日妆亟需重启。近年来,日本化妆品企业在中国市场遭遇挑战,核污水事件和国货崛起等因素导致其地位下滑。然而,在上世纪,日本化妆品行业曾蓬勃发展,具有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如今,日系美妆深陷困境
2024-12-02 15:24:32日妆被珀莱雅们赶超继京东宣布出售永辉超市股份后,阿里出售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也传来新消息。
2024-09-30 13:55:27谁将接盘大润发大约一个月前,OpenAI推出了o1模型,该模型不仅展现了卓越的语言生成能力,还通过融合强化学习,实现了更高级别的推理与自我纠错,标志着人工智能领域的一次飞跃
2024-10-12 09:05:09豆包们穷追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