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二十四节气
在2022年的残奥会闭幕式上,鸟巢上演的“二十四节气”震撼全场。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二十四节气深深刻进了我们祖辈的生命中。2006年6月,它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人们对这一事件的关注似乎不够,甚至有媒体弄错了其入选非遗的时间。在6年后的2012年,还有人大代表呼吁将它申请为国家非遗。
“惊蛰”节气的一个明显特征是“桃始花”。惊蛰前后,在平遥古城一片灰色的色调里,一簇新绿和盛开的桃花带来了春天的气息。不仅桃花,在这个充满生机的节气里,草木、庄稼、小生灵仿佛就在刹那间都醒了。对茶农来说,错过了节气就错过了好茶。三种春茶——“分前茶”、“明前茶”和“雨前茶”,分别对应着春分、清明和谷雨。清明之后、谷雨之前采摘的茶叶最受品茶人的喜爱。浙江龙井村的茶农会在谷雨到来之前去采摘茶叶。
早在2006年二十四节气入选国家非遗之前,昆曲、古琴等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中国书法、中医针灸等也成功入选世界非遗。尽管二十四节气的历史远比这些手艺悠久,覆盖范围更广,使用人群更多,但为何没有入选世界非遗,甚至连入选国家非遗的事也被人遗忘?
清代,在浙江沿海,酷热带来病疫流行,人们祈求神灵驱病消灾,并以“送大暑船”的方式还愿。这一习俗在浙江台州地区流传至今。实际上,这或许与二十四节气的适用范围有关。它的适用范围最初是在黄河中下游,离开越远,偏差越大。中原周边地区往往会以民谚来补足二十四节气在当地的不合时宜。例如河南、山东一带种冬小麦是“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最当时”,但向北到北京一带便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最当时”,而向南到江苏、安徽等江淮地区则又变成“霜降种麦最当时”。
更远的地区可能只能符合“大暑最热、大寒最冷”等最基本规律。华南地区隆冬也十分暖热,“大雪”、“大寒”只是日历上的事情。青藏高原海拔四五千米高度上,盛夏也霜雪不绝,牧民不知“小暑、大暑”为何物。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不能像“四大发明”那样推广到全世界的主要原因。
有趣的是,“四立”的节气名与今时今日的气候也相差甚远。安阳、洛阳、西安和开封四个古都的24个节气平均气温显示,立春节气15天的平均气温为1.4℃,离我国现行5天平均气温10℃的春季标准相去甚远。由于气候温暖,在海南琼海,“冬至”前夕农民已经投入春耕生产。立秋节气,四个古都15天平均气温高达26.0℃,远高于入秋标准22.0℃,不少年份甚至热得与盛夏无异。我国盛行大陆性季风气候,不同年份之间天气冷暖变化很大,如果农民真的按照二十四节气种地,风险极大。
居住在新疆牧区的哈萨克牧民根据诞生于中原地区的二十四节气修订出自己的版本,用于指导牧业。大暑节气后,牧民们将种植的牧草收割晾晒起来,以备即将到来的寒冷季节。虽然与现今世界已经不甚相符,但二十四节气并未在我们生活中消失。它和历史上衍生出来的杂节气如九九、三伏、社、梅、时等,以及许多民俗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共同组成了中华岁时节令文化。几千年来,这一文化不仅源远流长,而且不断丰富发展并逐渐走向世界。古代科技成果总会与后世脱节,但文化往往能超越千载。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近期通报显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共计查处10081起。尽管数字政务的进步极大提升了业务办理效率,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问题,如强制点赞、过度留痕等现象,正困扰着基层干部
2024-08-28 18:16:19整治强制点赞等考核行为“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用书签打开24节气,感受春夏秋冬之美
2024-11-18 11:15:072025二十四节气日历202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
2024-08-17 20:17:43传统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