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首枚原子弹在罗布泊成功引爆,这一历史时刻迅速传遍全国,成为加强国防及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里程碑。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公布这一喜讯,《人民日报》亦发行特刊以示庆祝,翌日头版头条详尽报道了这一重大成就。
六十年光阴流转,原子城纪念园矗立于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铭记着“两弹一星”功勋们的卓越贡献,其中23尊雕像与31564名工作者的名字被永远镌刻,象征着中国在打破超级大国核垄断斗争中的坚定决心与自主力量。
岁月悠悠,2024年,科学巨擘周光召离世,标志着“两弹一星”元勋群体中仅剩两位健在,他们是王希季与孙家栋两位院士,他们见证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那些曾经在一线奋斗的老一辈科学家,现已步入高龄,他们谦逊地自称为“小兵”和“螺丝钉”,却曾背井离乡,勇敢面对核辐射的风险,投身于这项伟大事业。值此原子弹成功爆炸六十周年之际,他们重温往昔,口述那段辉煌历程。
回溯历史,1960年代,面对国际封锁,中国科研团队在上海冶金研究所的带领下,开启了铀235提炼技术的自主研发之路。历经艰辛,1963年,关键技术“甲种分离膜”研发成功,性能超越苏联。这群并肩作战的科研人员直至2002年才首次合照留念,记录下这份迟来的团聚。
与此同时,王承书等科学家在兰州铀浓缩厂克服重重困难,成功生产出高浓缩铀,为原子弹的“心脏”注入生命。随后,原公浦在戈壁滩的车间里,精准操作,完成了铀球的精密加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核心部件终告诞生。
1964年夏,原子弹的各项组件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海晏县221基地,组装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钳工黄克骥等人为“邱小姐”——原子弹的代号,完成了最终组装,那震撼人心的蘑菇云至今仍是他梦中的常客,满载骄傲与甜蜜。
此外,如王永乐等科研人员在外场测量工作中,不顾个人安危,紧随核爆烟云进行追踪测量,为国家提供了宝贵数据,他们的奉献精神熠熠生辉。
从1955年战略决策的提出,到1964年原子弹的成功爆炸,这段历程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座丰碑,见证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壮志豪情。
11月1日晚,有网友发布视频称黑龙江黑河至哈尔滨一列火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脱线事故。视频显示,火车多节车厢倾斜,车轮脱离轨道,乘客被疏散至车厢外
2024-11-02 11:44:00K7034列车脱轨事故亲历者发声9月6日,台风“摩羯”袭击了海南文昌,风力达到了惊人的17级以上。位于海口的保利中央海岸小区深受其害,多位居民反映,强烈的风暴导致小区多处阳台受损严重,有的甚至被风卷走
2024-09-07 23:59:14亲历者回忆台风摩羯来袭瞬间21日下午4点左右,新加坡航空公司SQ321航班在飞往新加坡的途中,因遇到强烈气流颠簸而紧急降落于泰国曼谷素万那普机场,事故导致1名乘客丧生,另有30人受伤。此后,死亡人数增加至2人
2024-05-22 12:07:10亲历者回忆新航遭乱流颠簸时刻19日晚,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遭遇突发暴雨山洪,导致丹宁高速公路水阳段一处桥梁局部垮塌。事故发生在严坪村二号桥,具体位置为山阳方向K46+200公里处
2024-07-20 12:12:32高速塌桥亲历者:有车没被拦住冲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