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祭月,古代最早的祭月节日是秋分这一天,不过秋分是根据太阳的相对位置定出来的日子,晚上的月亮不一定是圆的,后来才改到中秋节。
2吃秋菜,岭南地区有秋分吃秋菜的习俗,“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
3送秋牛,秋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4粘雀子嘴,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5放风筝,秋分节气最适合放风筝了,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
6做面雀,吃面雀,“面雀”是将糯米粉揉成面团,然后用模具刻制而成的一种糯米点心。“在古时候,秋分时节的到来,意味着稻谷快要成熟,马上就要到秋季大丰收的时候了,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这个时候,会有许多小鸟去稻田里偷食稻谷,破坏庄稼。人们就用糯米粉做成团子,用竹签串成一串扔到田里去,小鸟吃了面雀嘴巴就会被黏住,这样就不能去祸害庄稼了。
秋分节气的由来
“斗指己为秋分,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适当秋之半,故名也。”太阳黄经为180度,阳历时间为每年的九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日。按旧历说,秋分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正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7月1日起正式生效,一图读懂
2024-07-02 00:41:32消费者今天(8月1日)起,《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开始施行。规定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如何强化用户权益保护、建立健全预防预警机制?一图读懂
2024-08-01 14:49:438月1日正式施行秋分节气将于9月22日20时43分到来,标志着北方进入仲秋时节,而南方的秋天则稍显迟缓。秋风轻拂,如同画家的调色板,在华夏大地上渐渐铺展秋的色彩,编织成一幅绚丽多彩的自然画卷
2024-09-22 08:37:10今日20时43分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