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高考志愿填报,是一个比股市还奇迹的舞台。股神巴菲特不一定能在股价最低的时候抄底股票,但年年都会有勇敢的考生捡漏高校。
2023年广东一考生以453分抄底广州大学王牌土木类专业,2024年河北一考生也凭665分捡漏了清华大学的土木类专业,用实践证明了什么才是真正的“选择大于努力”。
近年来,土木专业招生爆冷、“大漏特漏”,已经不算意外,而是常态。当土木人被套牢在工地做牛马的时候,土木专业的分数线也躲不过套牢的命运。
如今提起土木,紧随着的就是“天坑专业”,互联网只剩下清一色的“提桶跑路”,就差明面上写着,
土木工程这碗饭,不香了。
智能建造,另一种土木工程
如果你上网搜索“XX专业前景如何”,那么大概率所有专业都在唱衰劝退,一就业要么是夕阳产业,要么是太阳从未升起的朝阳行业。
在这场全民劝退潮中,曾经爆火的土木工程,也凭一己之力,后来居上,力压生化环材四大天坑,跻身“天坑之王”,终究逃不过“风水轮流转”。
随着土木工程的陨落,一些土木类的其他专业,冠上“智能”“智慧”等科技感十足的前缀,开始悄然兴起。
以2017年增设的智能建造专业为例,自同济大学首个获批新增后,各校争先申报,近年来获批智能建造专业的院校数量逐年升高。
截至目前,已有153所高校获批新增智能建造专业,而在三年前,这一数字还只有70所。
招生热潮也紧随其后,根据住建部发布的文件,2022年全国智能建造专业招生3562人,2023年则增长到5539人。更多的招生也带来了不少的疑惑,智能建造,到底是个什么专业?
明明是土木类,专业名称却避开“土木”,显得欲盖弥彰,总让人感觉是土木工程换了新马甲,甚至有了“土木工程改名智能建造”的说法。
但实际上,我们统计了55所开设智能建造专业的院校,发现高校往往基于土木工程设立智能建造专业,
原有的土木专业并不会被改名或撤销。
其中,96.4%的高校都将智能建造设于土木所在的学院,仅有吉林建筑大学将其归于现代产业学院,与测绘类的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共处一院。
不仅学院一样,两个专业的课程名录也是“你中有我”。
我们分层抽取了同时开设智能建造和土木工程的六所高校,对比专业培养方案后发现,上至985,下至普本,智能建造都有结构力学、土力学、工程材料等传统土木课程,但也加入了计算机、机械与经济管理等内容,真的在变“智能”。
不过智能的程度并不多,甚至有智能建造的毕业生现身吐槽:学智能建造,享土木人生,啥都学,但啥都不会,就是提桶跑路时转行的路比较宽。
换汤不换药的智能建造,难免被网友认为是蹭上计算机热度,扣个“交叉学科”帽子,用“智能”二字虚晃一枪,从而让天坑土木打一个翻身仗。
土木工程,就这样走上了众人眼中“改名来改命”的道路。
曾经的热门专业,凉了
别看如今土木工程“人人喊打”,把时间拨回到十几年前,土木的祖上也曾阔过。
2006年到2015年,有人称之为“建筑土木工程专业的黄金十年”。那段如火如荼的基建时期,不仅见证着摩天大楼的拔地而起,也孕育出了鼎盛辉煌的土木专业,跟风开设土木专业的院校从2008年的392所,迅速攀升至2022年的572所。
风口上的土木,一时状元云集,“钱”景光明,只不过好景不长。
“要致富,先修路”下的大兴土木,让全国城镇化率从2000年的36.09%一跃到了2020年的63.89%。伴随着国家发展模式转型的阵痛,地产风雨飘摇,一路爬升的城镇化率背后,是走向下坡路的土木行业。
土木曾经的爆火,如同海市蜃楼,但供不应求下的扩招,却真实埋下了严重的供需失衡,“土木大逃离”的出现避无可避。
麦可思发布的《2024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显示,从2019届到2023届,毕业后从事建筑工程的人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越来越低,且五年来这一比例的降幅是46个职业类别里的第一名。
年轻人对土木行业的热情不断降温,劝退的风也吹到了高校的招生,分数线一降再降。
高考志愿填报,堪称奇迹舞台,每年都有考生以超乎寻常的分数进入理想高校,正如2023年的广东考生以453分进入广州大学土木工程,2024年河北考生则以665分踏入清华大学同专业大门,实践证明选择的魔力
2024-09-02 17:18:08中国大学跌得最惨的专业重庆武隆天坑寨子,位于武隆区仙女山镇明星村,其中最大的石院天坑直径达645米。
2024-09-13 13:26:21小伙勇下160米天坑送货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惊现“恐怖天坑”,一名印度籍游客在经过时不慎掉入其中。
2024-09-03 15:16:37吉隆坡惊现恐怖天坑张淼怡在新近演绎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扮演林黛玉角色,这一消息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讨论。观众自然而然地将她与先前两版深入人心的“林黛玉”——陈晓旭与蒋梦婕所塑造的形象进行比较
2024-08-21 13:23:41陈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