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人形机器人在等待一个定义
人工智能领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人形机器人的最新进展尤其令人瞩目,它们正逐步走出实验室,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人工智能专家邵怡蕾在最近的访谈中指出,人形机器人的兴起促使人类重新审视自我。这引发了深刻的哲学探讨:人工智能究竟是工具还是伙伴?若视其为伙伴,能否让其参与社会管理?如果只是当作工具,人类隐私又该如何保护?媒体:人形机器人在等待一个定义!
随着数字社会的成型,个体的身份和主体性问题愈发凸显,不再局限于学术讨论,而是成为贴近大众的现实问题。不论是通过脑机接口、穿戴智能设备,还是沉浸在虚拟游戏与媒体互动中,人与技术的界限日益模糊,传统意义上基于人格和肉体的“人”的定义正面临挑战。
公共讨论在算法逻辑、信息排序的驱动下,往往呈现集体意见而非个人独立见解,责任归属变得模糊,使得技术环境中的伦理规范难以实施,追求理性的公众讨论亦成难题。人工智能,特别是高度拟人化的人形机器人,进一步加剧了这一挑战,它们不仅模拟人的形态,还能进行类似人类的思考,推动社会科学必须正视主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探索跨主体性的新概念。
因此,传统的以人类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思想及伦理原则面临失效,人们尝试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主体进行责任拆分,如算法工程师、AI训练者乃至普通媒介使用者,各自设定伦理规范,以此作为临时应对措施。然而,这种做法仍基于旧有的“人”的概念,面对由人类创造却可能超越人类控制的技术力量,如人工智能和AI生成内容,显得力不从心,如同中世纪神学难题在当代的回响,让人深思。
2024年8月28日至30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了深圳(国际)通用人工智能大会及产业博览会,主题围绕“魅力AI·无限未来”
2024-08-30 09:19:48深圳AI专业展的人形机器人太逼真人形机器人技术作为新兴科技的象征,正推动全球创新竞赛并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
2024-06-14 13:10:03人形机器人站上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