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故事的转折就来了。
在1942年的时候,哈佛大学的埃德温·加里格斯·波林(Edwin Garrigues Boring)把这篇原有的德国文章翻译成了英文,但是他却错误地把相对敏感程度写成了绝对敏感程度,这就导致原文的意思完全被曲解了,完全地成为了另一个故事,而所谓的味觉地图也就从此刻开始变成了完全体,甚至被他写到了自己的书中,从而广为人知。
而在之后的研究中,逐渐有人开始重复D.P.哈尼格的实验,结果不尽相同。1974年弗吉尼亚·科林斯(Virginia Collings)发表的文章表明,不同位置对于味道的感知阈值确实有一定差异,舌尖对咸味最敏感,对于苦味则是软腭更敏感,但是这个差异也并不是很大。[3]与此同时,另外一名科学家佐藤薰(Sato Kaoru)做出来的实验表明,其实舌头的每个区域感知不同的味道并没有任何差别[4]。
当然,这些都是对现象的最简单的检测。到底我们是如何尝到味道的呢?
从机理来看
有没有存在“味觉地图”的可能?
在后来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味觉其实是通过分布在味蕾上的味觉受体细胞来感知的,在这其中,咸味和酸味是通过离子通道受体感知的[5-6],而苦味,甜味和鲜味则是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来感知的[7-9]。在舌头上的味蕾中,这些味觉受体细胞的分布并没有显著的区位性差异,所以“味觉地图”到这可能就可以画上争论的句号了,其实没那么复杂,每个位置都可以感知到各种的味道。
那么,味觉信号是怎么转换成我们真切的感受呢?科学家们已经研究出了相对完整的大脑神经环路。
位于舌头的味蕾上的受体细胞感知到这些味道后,会通过面神经的鼓神经分支和舌咽神经传递到迷走神经的会厌分支,接着传导到脑干的孤束核,然后是丘脑腹后内侧核,最后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前脑岛和额叶岛盖区,在这些味觉信息处理的高级中枢处理完毕后,你也许就会长叹一句;“啊,好咸/甜/苦/鲜/酸!”[10]
在动物实验中,科学家甚至鉴定出了对苦味和甜味分别作出不同反应的神经元,他们发现当苦味信号到达味觉信息处理的中枢后,会对甜味神经元产生负反馈抑制,并激活苦味神经元,放大这种苦味的反应[10]。
所以说也许舌头确实是没有“味觉地图”的,但大脑中的神经元还是有的,这下子可别弄错咯~
照“谣”镜
很多流言,其来源是对科研论文的错误解读或者某项研究在某一阶段的成果,但后来又有了新的进展。当看到“某某研究说……”的时候,可以保留一些怀疑精神,尝试先检索下相关研究。
2023年12月,庆阳市黄某某为赚取流量收益,将庆阳合水敬老院相关信息,利用AI小程序重新生成。
2024-05-07 14:13:08养老院73岁退休教师死在床上系谣言8月28日13时左右,一起逆行插队打人事件发生在青岛崂山区青山村观景台附件。据警方通报,38岁女司机王某驾驶路虎车逆向行驶时,因对面车辆未予让行,下车对26岁男司机林某某进行了辱骂和殴打
2024-09-03 15:04:19“逆行打人女司机居家拘留”系谣言理想汽车法务部微博发布声明,回应近期用户举报的车内摄像头拍摄色情图片事件。声明强调,已交付的超过70万辆理想汽车中,没有任何车型的车内传感器具备远程查看或存储图片、音频、视频的功能。
2024-04-15 17:03:49理想汽车严正声明7月22日,网络上流传着“济南遭遇特大暴雨,行车如同航行”的消息,伴随的视频里包含了“停车场积水倒灌”和“地铁积水”等水患场景。然而,经过查证,这则信息实属不实,当日济南并未遭遇如此极端的降雨天气
2024-07-23 10:23:11济南遭遇特大暴雨系谣言成都“迪士尼”被拆除系谣言4月4日起,陆续有网帖称成都玉林七巷一居民区楼下健身器材场地成为网红打卡地,因该地系某说唱歌手MV拍摄地
2024-04-10 11:16:17成都“迪士尼”被拆除系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