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院院士大会分别审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工程院章程》,其中提到:院士若违反科学道德、品行不端,甚至违纪违法,可视情节,由学部劝其退出院士队伍或撤销院士称号。
这意味着,当上院士不等于戴上“铁帽子”。
近些年,科研界乱象让社会深恶痛绝。比如,有的院士及其团队被查出学术造假;有的院士利用头衔光环拿到科研资金后,通过虚开发票、虚列劳务支出方式等贪污课题经费;有的院士荒废学术,热衷于穿梭各类座谈会、颁奖礼,当“挂职教授”……
个别学校借院士资源和光环提升本校科研名气,即便院士在该高校只是荣誉性兼职,也不妨碍把兼职院士成果算作己有,达成考核指标。一些单位不让年长院士退休、请辞,只因院士一日不退,单位就能打着旗号要项目、报课题、评奖。
本应是科学荣誉的院士头衔,成了利益交换、各取所需的市场筹码,严重破坏学术生态,也有损院士的整体口碑。
“院士要将主要精力放在学术和科研上,减少应景性、应酬性活动,减少无谓的迎来送往和不必要的评审评价活动。”2023年,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在院士学习教育暨颁证仪式上直言,院士要规范自身兼职,院士称号不该承载过多非学术、功利的东西。“若院士被金钱名利诱惑,偏离学术轨道,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必定伤害整个院士群体的形象和声誉。”李晓红说。
目前两院院士多达上千人,个别人学术不端、道德有亏乃至违法犯罪,成了害群之马,确实应当有退出机制,否则院士队伍的纯洁性就无从谈起。
科研需要踏实做研究、创新出实绩,一味重头衔、轻成果,只会助长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的坏风气,院士称号也会变成论资排辈的“硬通货”、创新突破的“拦路虎”。
近日,关于“欧洲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头衔的新闻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多家高校、医院及医药公司纷纷庆祝其成员当选该院院士,但随之而来的是对这一荣誉含金量的严重质疑
2024-05-08 10:49:06欧洲自然科学院含金量引质疑4月26日,池黄高铁正式启程,将黄山与九华山紧密相连,两地间的最快行程仅需14分钟。
2024-04-28 15:34:45池黄高铁开通串联多个旅游胜地近期,数十名中国人被宣布为欧洲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的消息引起了广泛讨论,特别是有报道指出,院士资格似乎可以通过支付约40万元人民币购买
2024-05-15 11:21:33“外籍院士”为何在中国井喷?武磊,中国足球的领军人物,在历经三年半的海外征战后,重返中超舞台,瞬间点燃了球迷的热情与希望
2024-07-21 22:57:50古斯塔沃首次在中超上演帽子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