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欧洲自然科学院因“院士井喷”现象成为舆论焦点。5月10日,该学院决定下线包含全球数百位学者信息的“院士电子百科全书”,以此应对外界对其评价标准的质疑。同时,国内多家机构迅速撤除了与该院院士评选相关的新闻报道。此事件中,欧洲自然科学院被质疑为“野鸡学院”,存在“付费参评”的嫌疑,尽管中国发展研究院否认其院长付费获取院士头衔,并表示对学院资质未曾深究,认为之前众多学者的参与证明了其合理性。
中国科协官方账号发文批评了“院士井喷”现象,呼吁清除各种虚假头衔和违规评价。据查,欧洲自然科学院成立于2001年,自称旨在促进国际科学界的整合。其官网声明,学院为非营利性组织,汇聚欧洲人文领域专家,旨在支持科研并建立合作关系。学院院长弗拉基米尔·蒂明斯基在致中国院士的信中强调学院的独立性和对学术价值的追求,但同时也指出学院运作依赖会员捐赠和年费,且存在因未缴费而被删除会员资格的情况。
此次风波中,一些拥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头衔的中国学者及其所在机构受到波及,如中国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彤的当选引发关注。部分机构和个人因混淆了欧洲自然科学院与声誉显赫的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而误报头衔,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洋院士”含金量的质疑。
事实上,众多外国科学院的资质和评选标准各异,难以一概而论。一些中介机构甚至将申请外籍院士作为一门生意,收取高昂费用,从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这种现象不仅引发了对荣誉与学术地位真实性的探讨,也揭示了在追求学术资源、名声背后的社会焦虑。在国内,虽然部分地方和高校对建立院士工作站持开放态度,甚至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但对国(境)外科学院的认可标准并不统一,这间接促成了对“洋院士”头衔的过度追捧和潜在的不当利用。
面对争议,欧洲自然科学院采取措施,如下线“院士电子百科全书”,而中国发展研究院也调整了对外宣传。整体来看,这一事件促使社会各界重新审视和评估外籍学术荣誉的价值与影响,以及如何建立更加透明、公正的学术评价体系。
近日,关于“欧洲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头衔的新闻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多家高校、医院及医药公司纷纷庆祝其成员当选该院院士,但随之而来的是对这一荣誉含金量的严重质疑
2024-05-08 10:49:06欧洲自然科学院含金量引质疑近期,数十名中国人被宣布为欧洲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的消息引起了广泛讨论,特别是有报道指出,院士资格似乎可以通过支付约40万元人民币购买
2024-05-15 11:21:33“外籍院士”为何在中国井喷?90岁院士终身研发乙肝疫苗《吾家吾国》独家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她是我国治疗性乙肝疫苗的开拓者之一,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乙肝病毒研究事业。
2024-05-06 08:43:4990岁院士终身研发乙肝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