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采用的后者,即百分比取阈值法,来研究极端气候,以年为单位,最厉害的10%,即发生的概率是10%,我们界定为极端的旱涝事件。
50年一遇的气候,发生概率就是2%,百年一遇的,发生概率就是1%。达到10%(即十年一遇),就可以被视为是极端的。这是判断极端气候最基本的标准。按这个标准来排,我们可以进行跨资料系统的极端天气比较。
中国一穷二白的时候就开始整理气象记录
观察者网:这本图集的编纂,是一个横跨历史、地理、气象、水利、农业等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地图集》的主要利用资料包括了《中国降水资料》,这本书收集了1950年前中国 1181个台站的降水资料。也就是说早在解放前,中国的气象站点已经建立了1181个了;另一处写道1870年之后中国出现了现代器测资料,这应该是近代“西学东渐”的结果,可否请您简单介绍下我们国家古代到近代气象领域的发展情况?
杨煜达: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所以非常重视降水和气候灾害,自古以来中国人便对气象有了很多研究,也总结出许多规律,比如说二十四节气和农历。实际上中国的“农历”不是简单的阴历,而是阴阳合历,阴历是根据月相圆缺变化的周期制定的,但农业是以年为周期的,所以农历是阴阳合历。
所谓的现代观测确实是从西方传过来的,但中国古代也有自己的一套天气观测记录体系,比如清代的“雨雪分寸”——就是地方给中央汇报降水情况的一种方式。
标准的州县“雨雪分寸”上报格式包括三个要素: 具体地点(县份),阴晴雨雪逐日天气记录、以及降雨(雪) 量的多寡。与现代的降水量测定标准不同,雨雪分寸要测量雪堆在地上的厚度,雨入土有几分。中科院地理所总共整理了 40 多万件奏报雨雪的奏折,这对研究中国古代气候是非常宝贵的。
面对自然灾害、极端天气、传染病疫情等突发事件,城市如何预警应对、化解风险并快速恢复?随着人们对危机的认知不断提升,韧性建设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
2024-06-19 17:07:56极端天气频发近期,全球多个地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极端天气现象,其中暴雨引发的洪灾尤为显著。中国华南地区、巴西、智利、厄瓜多尔、萨尔瓦多等地均遭受重创,洪水、山体滑坡等灾害频发,导致人员伤亡、家园被毁
2024-06-22 16:38:19全球气候在“发脾气”6月13日晚,“中国驻越南大使馆”微信公众号发文提醒中国公民注意防范极端天气。文中称,近期,越南各地高温和强降雨天气交替出现
2024-06-15 09:22:12驻越南使馆提醒注意防范极端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