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煜达:明代建立之初就很提倡修方志,但是有几种限制因素。一是提倡得不到落实,按照明朝要求方志要 20 年、 30 年修一次,但是实际上能保证这种修制频率的县少之又少,大部分的县是一两百年,两三百年才修一次。
二是明早期的方志存留较少。因此保留至今的多半是明中期和晚期的方志,其记录的信息就常常在明朝中期的转折这一段。
我们甄别极端事件的方法,利用了两个点。一是文献资料的特征,中国文献记录旱涝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我们叫“记异不记常”,有异常才记录,正常情况不记录。
二是,早期历史会淘汰掉很多信息。有些记录只有两、三个字,但越早保留下来的灾害信息可能越严重。那些不严重的灾害很可能在历史长河中被遗忘了。因此,尽管早期历史资料的保留率很低,但是我们也相信它保留了大量的1级和5级的极端情况。按照旱涝的 5 级划分,其分布应该符合正态分布。但是实际我们根据数据发现,有记载的旱涝灾害, 1级和5级的极端情况最多,3 级没有什么记载,呈现双峰型。这样,根据文献资料的特征我们可以鉴别一个站点的旱涝级别。
观察者网:《地图集》分区域识别了十年一遇的极端旱涝灾害。为什么联合国将极端天气的概率统一定为10%,全球各个地方无差别的极端天气都是十年一遇?
杨煜达:实际上“极端”有很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有天气的极端,有气候的极端。常见的定义方式是绝对阈值法,比如极端天气——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以上的强降雨称为“暴雨”。另外一种则是按照发生概率来确定的,比如常说的“十年一遇”,“百年一遇”。这种就被称为百分比阈值法。
面对自然灾害、极端天气、传染病疫情等突发事件,城市如何预警应对、化解风险并快速恢复?随着人们对危机的认知不断提升,韧性建设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
2024-06-19 17:07:56极端天气频发近期,全球多个地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极端天气现象,其中暴雨引发的洪灾尤为显著。中国华南地区、巴西、智利、厄瓜多尔、萨尔瓦多等地均遭受重创,洪水、山体滑坡等灾害频发,导致人员伤亡、家园被毁
2024-06-22 16:38:19全球气候在“发脾气”6月13日晚,“中国驻越南大使馆”微信公众号发文提醒中国公民注意防范极端天气。文中称,近期,越南各地高温和强降雨天气交替出现
2024-06-15 09:22:12驻越南使馆提醒注意防范极端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