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银行支付新规实施后会有何影响
《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将于5月1日实施,旨在将非银行支付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置于更严格的法治化监管之下。非银行支付新规实施后会有何影响?中国人民银行于4月22日发布该行政法规的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就其落地实施及可能产生的影响,专家进行了深入解读。
非银行支付,即通过非银行机构提供的支付服务,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支付方式。《实施细则》对依据新规更换支付机构许可证的过程和时间安排做了明确规定。换证过渡期设定为《实施细则》生效日至各支付机构现有支付业务许可证到期日。针对部分许可证临近到期的支付机构,过渡期延长至12个月。待过渡期结束后,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新规换发新的支付业务许可证,满足条件的支付机构亦可选择提前申请换证。非银行支付新规实施后会有何影响?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充足的过渡期为支付机构提供了充裕的准备时间。以往支付机构的支付牌照有效期为五年,需每五年申请延期一次;而新规实施后,所取得的支付牌照将不再设期限。
《实施细则》还提出,将部分支付机构变更事项审批权适度下放至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以简化审批流程、提升行政许可效率,构建高效便捷的变更事项办理机制。目前,我国共有183家非银行支付机构,年交易量逾1万亿笔,涉及金额近400万亿元。
在新规定方面,专家强调《实施细则》以稳定为主,注重监管一致性,确保支付市场的平滑过渡。此前,支付业务分为网络支付、银行卡收单和预付卡业务三大类别,而随着条码支付、刷脸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的涌现,业务划分已不再适应市场需求。《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提议将支付业务重新划分为储值账户运营与支付交易处理两类,关键区别在于是否接收付款人预付资金。本次发布的《实施细则》对此给出了具体的分类方法,旨在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与监管需求。非银行支付新规实施后会有何影响?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实施细则》充分尊重当前分类许可框架,不会改变支付机构既有的业务许可范围,确保其业务连续性与用户使用体验不受影响。此外,《实施细则》还规定,非银行支付机构调整收费项目或收费标准,须至少提前30天公示;支付交易记录则需至少保留5年。
《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4年5月1日正式生效,作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后金融领域颁布的首部行政法规
2024-04-23 15:38:30央行细化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管条例非银支付,是指通过非银行机构提供的支付服务,如微信、支付宝等应用进行扫码付款或转账
2024-04-24 20:29:04央行大消息日前,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对外发布《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将于9月1日起施行。
2024-05-14 13:29:36商家注意!电商“最严新规”即将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