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季度金融数据显示,货币供应量、新增人民币贷款、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等关键指标均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其中,广义货币(M2)总量突破300万亿元人民币,引发关注。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货币政策新要求——“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需与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在一季度得以体现。截至3月末,M2余额达到304.8万亿元,同比增长8.3%;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390.32万亿元,同比增长8.7%。结合今年设定的经济增长约5%及CPI涨幅约3%的目标,可见当前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供应量与之匹配。
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在一季度得以稳固并提升质量。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回暖,M2增速从应对疫情时的高位适度回调,展现出货币创造行为正趋向稳健、均衡与可持续发展。
M2破300万亿意味着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充分。这一现象与我国近期融资结构和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巨量的存量资源被企业和居民持有,为投资、消费及宏观经济恢复向好提供坚实基础。激活并高效利用这300万亿存量资源至关重要,有助于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
在当前M2规模下,发展直接融资尤为重要。这有助于满足多元化的融资需求,缩短融资链条,提升效率,优化结构。央行积极推动银行柜台债券业务,预计未来随着企业和居民直接购买债券增多,直接融资比重将进一步提升。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连平预计,债券融资增速将持续提升,企业债券发行有望放量。释放出的银行信贷规模则可服务于其他企业和居民的资金需求。
新增信贷总量稳定增长,更应关注其投向与利率。3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47.05万亿元,同比增长9.6%,一季度累计新增贷款9.46万亿元,处于历史同期高位。3月份新发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75%,处于历史低位。重点领域的贷款利率实际下降幅度更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增速显著高于全部贷款,显示金融资源正加速支持“五篇大文章”及新质生产力发展。民营企业贷款增速同样领先,多数获得贷款支持的科创企业为私人控股。
机构普遍认为,房地产与融资平台企业占用资金过多的现象将有所改变,企业融资环境整体改善。研究显示,信贷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已发生转变,适度的融资环境、优化的信贷结构以及平稳的投放节奏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更为有利。
国家外汇管理局今日(4月7日)发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457亿美元,较2月末上升198亿美元,升幅为0.62%。
2024-04-07 16:40:15截至2024年3月末2023年,中国在跨境人民币结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结算量超过52.3万亿元,比前一年增长了24.1%。上海在此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其跨境人民币资金结算量占比超过全国总量的四成
2024-06-09 10:51:41中行白皮书:2023年今日,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24年一季度湖南省金融运行概要数据。会上透露,截至一季度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已突破8万亿元大关。
2024-04-25 15:37:09湖南存款余额突破8万亿元阿根廷《号角报》与香港《南华早报》的综合报道指出,中国与阿根廷已在6月12日宣布续签35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为阿根廷经济带来重要支持
2024-06-13 21:38:58阿根廷央行:中国已同意续签价值35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