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书自述
我也是读者,读者也是作者
我问马栗塔状的花簇:“你们的美是用来享受,文学也是如此,对吗?”它们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多年来,我有抄诗的习惯,并非坚持,而是和饮食嗜好一样,抄诗已成为生命的本能需要。知足常乐,这句规劝可用于节制物欲,但对于精神体验,我们最好还是贪婪一点。遇到心爱的诗,我不仅会把它背下来据为己有,更要抄在本子上,一遍一遍地咀嚼,好诗是可以吃的。特别是汉语诗,字词的音和形同样重要,耳聆其音目视其形,会调动你更丰富的联想。
从私人手抄本上开始选,从我最爱的那些诗开始。我想,这么好的诗,读者应该也会喜欢的,万一不喜欢,那就是我读的方法不对,或者我的文字太乏味。所以,责任和压力都在我这边。
怎么读?我的理论是凭直觉。我自己怎么爱一首诗,就怎么把这首诗分享给读者,不是对诗的阐释和理解,而是分享对诗的体验。读诗应当是审美的过程,应当以诗的感觉读诗,给读者启发和灵感,以及适当的留白。
定性之后,我对自己提出了三点要求,并写在小纸片上,每次写的时候,就摊在面前作为提醒,避免写作自动打滑,避免说出空话套话:1、说人话,说自己的话。2、写最重要、最本质的话。3、向潜意识挖掘,写未知的。
这三点提醒不仅对读诗,对所有的写作都适用,而且事实证明也很管用。至少写的时候可以监视自己,最大限度地减少偏离文本的漫天跑马,或不着边际的鸡汤八卦。
读诗是美学体验,基于这一认知,读的时候尽量撇开文学史,非必要不唠叨作家生平。你可以爱一首诗而不必懂它,更可与一首诗心有灵犀而不必调查作者的经历。
对于从小被灌输的八股式读法,诸如“反映了……”“抒发了……之情”“采用了……手法(手段)”“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等等,相信我们都深恶痛绝。我们感觉被教条化,感觉自己没有被表达,甚至感觉被侮辱了。
▲在北京市第六医院24小时核酸检测门诊,护士为市民进行核酸采样。图/新华社 “5·12”国际护士节如期而至,今年我国护士节的主题是“关爱护士队伍,护佑人民健康”
2022-05-12 09:51:22新京报▲家庭成员之间的冷淡或漠视,作为一种冷暴力,后果不亚于身体侵害,同样不为法律所容忍
2022-03-27 18:51:00新京报▲6月6日,北京丰台管控区考生带着行李陆续走进自己的房间。新京报记者陶冉通讯员徐伟摄 6月7日,又是一年高考日。在每一年的重要时间刻度上,恐怕没有哪个日子能比高考日更牵动人心
2022-06-07 00:11:16新京报2022年3月8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就如何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问题,向工信部部长肖亚庆提问。从2018年至2022年,新京报贝壳财经两会期间五年四问,涉及医疗、金融、科技和工业经济等问题
2022-03-12 16:28:00五年四问▲快递员在某街道设立的暖心驿站取暖、歇脚。新京报记者张璐摄 据《半月谈》报道,疫情防控期间,一些基层组织面临“既要、又要、还要”的考核重压,导致基层任务繁重复杂,基层干部应接不暇,基层治理效能亟待提升
2022-04-24 19:51:14新京报▲5月24日,丰台区芳星园二区核酸检测点,居民核酸采样前进行个人信息登记,工作人员旁边放置了电风扇
2022-05-27 00:00:59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