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新闻

关注国家科技进步奖丨梅旭荣:占耕地近半的旱地农业潜力巨大

关键词:
2021-11-05 18:21:17  新京报

“30多年旱地农业技术的进步,最让我感叹的是,许许多多的技术,都能从过去数千年的农耕文化中找到痕迹,我们一直都在沿着先辈的路往前走。”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者、中国农科院副院长梅旭荣对新京报记者说。在11月3日揭晓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名单中,梅旭荣带领的团队以“北方旱地农田抗旱适水种植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关注国家科技进步奖丨梅旭荣:占耕地近半的旱地农业潜力巨大

梅旭荣: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学科首席。从事旱地农业研究30年,主持了国家攻关计划课题“北方旱区高效农业结合发展模式与技术研究”“主要农作物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和“区域生态农业技术规范与保障体系研究”等。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国务院设立的国家科学技术奖5大奖项之一,主要授予在技术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等过程中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中国公民和组织。

千百年来的生存之所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农业的命脉,千百年来,水利灌溉从来都是农业发展最重要的事。2000多年前的都江堰,造就了富饶的天府之国,西汉的黄河治理工程,覆盖东南到西北的无数良田。百年前,中国开启现代化转型的历程,水利工程更突飞猛进。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农田,都能用灌溉解决水的问题。事实上,需要依靠自然降水生产的旱作农业,仍是现代农业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尤其在北方,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生存的根基。

关注国家科技进步奖丨梅旭荣:占耕地近半的旱地农业潜力巨大

甘肃冬小麦旱地农业技术试验田。受访者供图

“完全依靠自然降水进行生产的农业,叫做旱作农业,和它相对的概念是灌溉农业。在全球,旱作农业比例是81%,在中国,旱作农业的比例是49%。”梅旭荣说。

在旱作农业中,并非所有的耕地都缺水,如湿润地区,自然降水量较高,可以满足农业生产需要,无需灌溉,仍叫旱作农业。

而在降水量入不敷出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则叫做旱地农业,“这些旱地,主要分布在淮河、秦岭、昆仑山以北的北方地区。占国土面积的65%,耕地面积的56%,但水资源只有19%。它提供了全国43%的粮食,75%以上的牛羊肉,60%的温带水果,同时也聚集了70%以上的生态脆弱区,在全面脱贫之前,还聚集了80%以上的贫困人口。因此,旱地农业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及此前的消除贫困中,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梅旭荣介绍。

关注国家科技进步奖丨梅旭荣:占耕地近半的旱地农业潜力巨大

旱地农业不仅是粮食种植,也可以种植蔬菜、水果等。受访者供图

走进旱地的年轻人

读书时,梅旭荣的专业是农业气象,1987年,他从中国农科院农业气象研究所毕业,恰逢国家启动旱地农业的研究计划,梅旭荣成为了其中的一员,从北京到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现为屯留区)蹲点。那也是他第一次真正深入了解旱地。

“那时候的旱地,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听天由命。地里的小麦,亩产三四千斤,品种、技术都跟不上,对降水的规律也不太掌握。”梅旭荣说。

关注国家科技进步奖丨梅旭荣:占耕地近半的旱地农业潜力巨大

位于山西寿阳的塬面农田,是典型的旱地形态之一。新京报记者周怀宗摄

其实,在读书时,梅旭荣就曾想过,有没有可能建立一种适应干旱变化的种植技术体系,让农作物不会因为天气变化的影响而减产。如今,这个梦想有了生长、发芽的地方。

1988年,梅旭荣到达屯留的第二年,第一项旱地农业技术、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在当地投入使用,在今天,秸秆覆盖还田已经非常普遍,但在当年,因为技术原因,应用的并不多。

梅旭荣和他的同事们,在试验田中,采用秸秆覆盖还田的方法,引来了许多农民的围观和议论,“其实秸秆还田是自古就有的技术,在当时也有不少地方用这种方法,但很多是先将秸秆收走,腐化成肥,然后再还田。我们采用的是秸秆覆盖还田,也就是秸秆不离田,覆盖在地表。这样的方法,既可以使有机质回到地里,也能降低风水侵蚀、水分蒸发的影响,起到保墒保湿的作用。”

对于农民来说,秸秆覆盖还田,首先会增加劳动投入,同时还无法预知效果,因此,一开始更多人持观望态度,应用的并不多。

“试验田里有成效之后,很快就得到了认可,农民开始学习,后来他们甚至总结出规律,‘盖一盖,增一百,盖不盖,差一百’。”梅旭荣说,“原来种小麦,产量在150公斤左右,秸秆覆盖还田之后,试验田可以达到250-300公斤。普通村民的农田里,因为技术到位率的问题,一开始增产没那么高,但也能提高100斤左右。”。

一块旱地千年经验

从北京到山西,再到更多的旱地区域,30多年来,梅旭荣和他的团队,从来没有离开过旱地农业的领域,“几十年,一直就干这么一件事。”

1991年,中国农科院旱作农业试验站在山西寿阳宗艾村建立,租来的几间民居成为科研人员的宿舍、实验室。此后30年中,梅旭荣和他的同事们,每年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在这里工作、种田、实验、推广经验。

关注国家科技进步奖丨梅旭荣:占耕地近半的旱地农业潜力巨大

黄土丘陵区“塬-坡-沟”综合利用与保护模式。受访者供图

寿阳位于北方旱地区域的腹地,黄土高原纵横交错的山脉上,散落着一片片中国西北特殊的耕作区——塬面农田。这是一种四周陡峭、顶上平坦的土地,在这里,梅旭荣和他的团队,开发出了无数适应旱地生产的技术。

寿阳站建站时就受雇在站里帮忙的宗艾村村民牛全成告诉记者,以前种杂粮,年景好的时候,亩产300多斤,年景不好,100斤就不错了,最差的时候,春播不下雨尽刮风,种子种不下去,一年什么收成都没有。

如何在没有浇灌的条件下增产乃至稳产,是旱地农业技术永远和核心,“30多年来,我们探索出了一整套旱地农业技术。如改良土壤、培育和营造土壤水库,提高土壤蓄水能力,以此提高可利用水量。如利用畜禽粪便、秸秆还田等技术,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强土壤肥力。再如通过可降解地膜、秸秆覆盖等,减少土壤水分蒸腾,提高水分利用率等。”梅旭荣说。

这些技术,既有现代的技术,如地膜,也有从传统农耕文化中获取的经验,如秸秆覆盖。甚至大部分,都有历史经验的影子。

千万年的旱作农业历史,积累了许许多多的农耕经验和农业技术,梅旭荣介绍,“北方传统农业主要以旱作为主,数千年积累了许多优秀的经验,比如梯田,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比如砂田,通过砂石覆盖,可以达到保墒的效果。还有鱼鳞坑,用来集雨存水。再如间作、轮作……现在想起来,我们做了这么多技术体系,很多都能在过去的农耕文明中,找到痕迹。”

从被动适应到主动适应

汲取传统农耕经验,并不意味着完全照搬,事实上,更多的新技术,是传统经验和现代技术力量的结合。

如探索降水规律,在古代,耕种者依据经验估算降水的情况,而现在,科学家们可以更精准地获取降水数据,预测降水情况。

梅旭荣告诉记者,主要旱地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和降水生产力提升,是他和他的团队从事过的一项重要研究,用大量的时间,系统查明了我国北方旱地降水利用状况,找到了我国北方旱地农田水分动态平衡规律,突破了旱地适水种植的应用基础理论和抗旱节水的关键技术与产品,集成了典型旱地高效用水的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体系,这一套体系,已经在北方旱地农业区规模化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在获得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之前,这些不同的旱地农业技术已经获得过3个国家级奖项。更重要的是,在全国旱地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关注国家科技进步奖丨梅旭荣:占耕地近半的旱地农业潜力巨大

2021年7月,山西寿阳试验田中,科研人员设置的监测装置。新京报记者周怀宗摄

总结30多年的技术变迁,梅旭荣说,旱地农业技术,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被动适应,就是在现代旱地农业技术应用之前,农民靠天吃饭,听天由命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主动抗御,通过施加人为的影响和干预,去抵抗干旱,提高生产能力。第三个阶段是主动适应,也是现在所处的阶段,我们国家的旱地农业技术更进一步发展,更多了解了旱地区域的降水、环境、土壤等多方面的情况,开发出更多适应不同旱地的品种、技术体系,可以实现从低产到高产,再到稳产的转变。

适水生产仍在路上

从1987年至今,从事旱地农业技术研究30多年,今年再一次获奖之后,梅旭荣说,“做了几十年旱地农业,总算是为旱地农业做了一些事情,没有虚度年华。更感叹的是,我们做了这么多,很多技术,其实都能从祖先的智慧中找到痕迹。”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态发展已成为当前社会的共识,而旱地农业中,有着巨大的生态潜力,梅旭荣说,“传统农业本身就是一种有机农业,和现在的有机不同,传统农业的有机,主要在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间作轮作等领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同时,旱地农业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也有重要的意义,据测算,旱区未来的固碳潜能在1.5亿吨至2亿吨之间,发展旱地农业技术,也是生态发展未来的重要部分之一。”

旱农依靠自然降水生产,靠天吃饭,在今天依然如此。但今天的靠天吃饭,和传统时代的靠天吃饭,已经截然不同,现代技术的进步,使得降水资源的利用程度越来越高。

关注国家科技进步奖丨梅旭荣:占耕地近半的旱地农业潜力巨大

地表覆盖保水技术应用。受访者供图

“水是旱地农业技术最重要的核心之一。”梅旭荣说,“旱地农业,主要依靠降水,能否更有效地利用降水,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之一。自然条件下,农田对降水的利用效率很低,全球平均利用率是50%左右。中国在21世纪之前,利用率在56%,但今天,我国旱地水资源利用率已提升至68%。在我们的试验田中,水资源利用率最高可以达到70%。”

在未来,旱地农业的开发,仍有巨大的潜力。“水是农业的命脉,但我们的水资源挖掘已经到了极限,再想增加水浇地,难上加难,所以,占耕地面积近一半的旱地,成为未来稳产增产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梅旭荣说,“在适应环境方面,抗旱作物的遗传潜力同样空间巨大。当前,抗旱作物的单产潜力,目前开发程度是45%,几十年中,提高了10%,但经济上可行的合理开发程度,是65%。这中间的20%,每提升一个百分点,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此外,气候的变化不可忽视,当前,变暖、变干仍是全球气候的大趋势,对旱地农业来说,这有不利的因素,也有有利的因素,怎么去适应和利用?所以,在未来,适应认识旱地农业技术的关键,不断适应降水的变化、适应气温的变化,都需要投入更多的力量去研究,去开发更新的技术。”

新京报记者周怀宗

关闭

8800元网购的猫不到一周就离世,宠物店拒退款!

8800元网购的猫不到一周就离世2022-09-05 16:40:18

四川1小时发生7次2.8级以上地震 专家:余震仍将持续

四川1小时发生7次2.8级以上地震2022-09-05 16:36:07

国内油价或迎大幅度上涨,95汽油重回9元

国内油价或迎大幅度上涨2022-09-05 16:34:41

妈妈把饼烙出了史前文明既视感 老一辈以此庆丰收

妈妈把饼烙出了史前文明既视感2022-09-05 16:14:07

日本气象厅将独岛标为日本领土 激怒韩国网民

日本,气象厅,将独岛标为日本领土2022-09-05 13:40:58

泸定县城震后现场:居民开阔处避险 大家普遍很平静

泸定县城震后现场:居民开阔处避险2022-09-05 16:30:10

多人称与四川泸定震中亲友联系不上 电话提示关机

多人称与四川泸定震中亲友联系不上2022-09-05 16:33:25

市民视频记录泸定地震来袭全过程 护栏轰隆隆地响

市民视频记录泸定地震来袭全过程2022-09-05 15:54:26

乌总理访柏林盼德提供更多重型武器

乌总理,柏林,盼德提供更多重型武器2022-09-05 15:08:46

巴基斯坦洪灾已致1314人死亡 超过63万人生活在救济营地

巴基斯坦洪灾已致1314人死亡2022-09-05 13:37:40

上海休闲区现不雅雕塑 市民要求拆除 商户不置可否

上海休闲区现不雅雕塑 市民要求拆除2022-09-05 16:18:46

路人拍下甘孜山体滑坡瞬间:扬尘四起 道路中断

路人拍下甘孜山体滑坡瞬间2022-09-05 16:24:38

泸定6.8级地震为近5年来最大 3级以上地震共计79次

泸定6.8级地震为近5年来最大2022-09-05 15:34:25

四川泸定6.8级地震已致7人遇难,省委书记赶赴泸定

四川泸定6.8级地震已致7人遇难2022-09-05 16:15:47

特朗普:扎克伯格上周在白宫拍我马屁 这个怪胎拍我一整晚

特朗普:扎克伯格上周在白宫拍我马屁2022-09-05 14:49:56

佩斯科夫称普京已知悉有关“车臣领导人卡德罗夫可能辞职”报道

卡德罗夫为什么辞职,卡德罗夫,车臣领导人,普京2022-09-05 15:37:19

汪文斌介绍 外交部新任发言人毛宁亮相

外交部,新任发言人,毛宁2022-09-05 16:11:36

四川1小时发生7次2.8级以上地震 专家:余震仍将持续

四川1小时发生7次2.8级以上地震2022-09-05 16:36:07

四川地震震中附近有多个景区 海螺沟燕子沟贡嘎雪山

四川地震震中附近有多个景区2022-09-05 15:31:02

山东一小学为患病学生装电梯 暖心的开学特别礼物

山东一小学为患病学生装电梯2022-09-05 15:39:51

北溪-1无限期关闭对欧洲意味着什么 欧盟这个冬天已注定不好过

北溪-1无限期关闭对欧洲意味着什么2022-09-05 13:22:15

国内油价或迎大幅度上涨,95汽油重回9元

国内油价或迎大幅度上涨2022-09-05 16:34:41

西工大遭美国网络攻击外交部回应 强烈谴责,要求美方解释

西工大,遭美国网络攻击,外交部回应2022-09-05 16:14:30

外交部新任发言人毛宁亮相,毛宁是外交部第33任新闻发言人

外交部新任发言人毛宁亮相2022-09-05 17:08:35

成都一女子献血时遇地震想拔针就跑 医护人员安慰她别怕

成都一女子献血时遇地震想拔针就跑2022-09-05 16:01:41

韩国最大在野党对尹锡悦提起诉讼 其妻子涉嫌操纵股价等行为

韩国最大在野党对尹锡悦提起诉讼2022-09-05 14:01:20

8800元网购的猫不到一周就离世,宠物店拒退款!

8800元网购的猫不到一周就离世2022-09-05 16:40:18

要“立即”逮捕特朗普?他可能已卖掉白宫机密文件

特朗普可能已卖掉白宫机密文件2022-09-05 15:12:37

"五连降"后油价要上涨 95号汽油又将重回9元时代

五连降后油价要上涨?2022-09-05 15:44:55

乐山一小学地震预警期全部疏散 学生家长惊魂落地

乐山一小学地震预警期全部疏散2022-09-05 16:09:09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