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正式开通
北斗三号更是一马当先,开始了从并跑到领跑的征程。谢军说,中国北斗人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网络协议、自主定轨、时间同步等系统方案,填补了国内空白。
“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建立了器部件国产化从研制、验证到应用一体化体系,彻底打破了核心器部件长期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局面!”谢军说,至此,北斗导航系统铸造了“中国灵魂”。
北斗“三步走”之路
事实上,早在北斗工程诞生之前,我国就曾在卫星导航领域苦苦摸索,在理论探索和研制实践方面都开展过相关工作。据陈忠贵介绍,作为先驱者,立项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灯塔计划”,虽然最终因技术方向转型、财力有限等原因终止,但它却如同黑夜中的一盏明灯,为后来者积累了宝贵的工程经验。
那时,中国北斗人经历过一个艰难的抉择。
1983年,以陈芳允院士为代表的专家学者提出一个设想,即利用2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来测定地面和空中目标,后来通过大量理论和技术上的研究工作,这一被称作“双星定位系统”的概念逐步明晰。
“接下来的北斗路,是一步跨到全球组网,还是分阶段走?”陈忠贵说,这个问题在当时引发不小的争议。
最终,“先区域、后全球”的思路被确定下来,“三步走”的北斗之路由此铺开。
然而到20世纪90年代,一些国家对我国采取技术封锁,国内的部件厂家尚未成熟,北斗一号研制只能在摸索中起步。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一号总设计师范本尧回忆,国产化从北斗一号的太阳帆板做起,当时很多卫星都不敢上,北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只好硬着头皮上。
之后的国产化攻关更为艰苦,不论是东方红三号平台的横空出世,还是影响长寿命的关键部件,都成了摆在中国北斗人面前的一道道难题。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以原子钟为例,这是北斗二号的核心器部件,研制初期,相关人员打算从国外引进,但由于外方原因,最终没能实现合作。国外的技术封锁,成为当时制约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的最大瓶颈。
北斗正式开通
“没有核心的东西,我们的系统,我们整个的研制工程就要受阻。我们北斗人坚定信念,一定要拿出自己的原子钟来。”杨长风说。
后来,中国北斗团队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就攻克了原子钟这个最大技术瓶颈。更让人惊叹的是,星载原子钟的精度指标通俗来讲是10万年差一秒,而如今,北斗系统星载原子钟的精度,已经提升到每300万年差一秒。
“再后来,我们就拥有了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北斗导航卫星单机和关键元器件国产化率达到100%,核心技术可控是中国空间事业创新发展的关键,这也是强国路上北斗人最赤诚的献礼。”陈忠贵说。
中国北斗的传奇,未完待续
谈起北斗二号8年激情燃烧的研制岁月,很多北斗人记忆犹新。
2007年,正是首颗北斗二号卫星研制攻关的关键时刻。根据国际电联的规则,频率资源是有时限的,过期作废。
北斗正式开通
从位于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郊区的马义奇镇出发,一条崭新的公路很快进入人们视野。车辆在平整的公路上行驶,窗外风景如画,稻田在阳光下闪烁着美丽的金黄色
2022-05-30 05:41:01“这条公路开通亚吉铁路首列小汽车运输专列成功抵达仪式25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市郊英多地货运站举行,首批24辆小汽车从吉布提港顺利抵达亚的斯亚贝巴
2022-08-27 11:20:59亚吉铁路开通小汽车运输专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