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起初投了35万元,住了一段时间发现很不错,就又投了30万元。”80岁的王某说,老人们之所以投这么多钱,就是希望长期住在天地自然养生庄园养老,并不是为了利息。她给半月谈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年2.5折的房价就是25000元,相当于每月2000元,加上平时花费总共约每月3000元,比请保姆还划得来。
“我主动提出到养老院养老,就是不想给子女增加负担。这些钱都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被卷走后根本不知道怎么跟孩子们开口。”79岁的邓某在一家工矿企业退休,每月退休金约2000元。和部分被骗的老人一样,他对自己的未来感到担忧。
种种骗局击中老人情感软肋
为了寻找一个称心的养老场所,老人们紧捂家底“货比三家”,有的不远千里到现场看环境,挑硬件,比服务。为了让这些老人心甘情愿掏钱,一些养老机构使出浑身解数。
——养老产业为幌子:一方面,在国家全面放开养老服务行业的大背景下,一些不法企业以国家养老战略为幌子浑水摸鱼。另一方面,个别地方政府在政绩冲动下打造“示范项目”,希望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迅速做强当地养老产业,这种政绩冲动正中这类非法企业的下怀。
公开资料显示,涉嫌非法集资的高端民营养老院成了政府招商引资项目。为此,这类养老机构开业时专门邀请政府工作人员出席,并将开业的照片放在企业网站的显著位置。不少受害老人据此对企业深信不疑。
——慈善事业当秀场:前脚搞慈善,后脚卷款跑路。企业负责人把自己包装成慈善家、老党员欺骗老人。“我们以为李国建夫妇是非常有爱心的人,事后发现,他妻子连自己最好的朋友都骗。”78岁的李某气愤地说。
颇为讽刺的是,李国建在跑路前夕还专门举办了一场年会,诉说自己对养老事业的热爱,并和非法集资划清界限。“和许多打着科技产品、保健旗号的企业不一样,我们是全心全意做养老。”他在年会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