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媒体展望新高考元年:期望独木桥走向立交桥

2017-12-31 18:51:29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我们私底下也讨论过,县里几个学校联合起来,进行统筹安排。但鉴于县城和乡下空间距离较大,不现实。”张毅称,城市中学和农村中学之间的差距,这在新高考实施过程中需要被正视。

寄予厚望

根据澎湃新闻梳理,目前全国浙江、上海以外的29个省、市、自治区均已明确了新高考改革时间表。其中,北京、天津、山东、海南4个省市改革已于2017年秋季落地,其余省份将在2018年、2019年秋季相继展开。

“浙江、上海只是给大家做了一个例子,其他省份仍需结合自己实际制定改革方案。因为学生及教学情况都有差异,尽可能地‘精简’需要变动的地方。关键在于机制上的变革,而不是什么都去动。”储朝晖说。

李红鸣对此深以为然。“江浙沪的职业生涯发展课程是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但在选科走班方面,由于地域特点和学生、家长想法都不同,所以可借鉴的地方并不多。”李红鸣说。

前途困难颇多,但张毅对“新高考”仍然寄予厚望。“对学生来说毫无疑问是有巨大好处的,促使他们发展自己真正喜欢和热爱的专业。”张毅说,面对高考改革这项“国家策略”,作为基层学校,更不能退缩,要迎接挑战。他希望省级层面尽快出台更为详细的“操作指南”,让薄弱学校也能尽快“动起来”,而不是停留在“空想”阶段。

弥补农村薄弱学校师资困境,互联网也许可以助一臂之力。互联网学习平台沪江2015年起推出了中小学公益课程项目互加计划,用一根网线让学生们连接上了最新、最快、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互联网可以让优质的教育资源覆盖偏远地区, 让轻量级、高效率、大规模、可持续的教育公益成为可能。”沪江创始人、CEO伏彩瑞(阿诺)说。

内江七中副校长张伟华告诉澎湃新闻,“灵活性大增”是学校对新高考的共同认识。“走班制和自主选修将为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培养方案,结合职业生涯发展引导,将为学生提供更灵活更符合兴趣的学业组合。”内江铁中副校长罗建民则认为,新高考方案的落地将有利于学校培养优势学科,形成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差异化竞争。

“新高考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学习的科目,这也可能跟学生之后的大学专业选择、生涯规划挂钩。”李红鸣说。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