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拳击之于职业拳击,难道不是少林功夫之于太极吗?肌肉记忆是一个战士在常年的训练下,应对实战的本能反应,闪躲,进退,步法,在练习中成为先于人脑的应战反射。这样,在任何类似的时刻,都可以迅速做出身体应对。如果彻底抛弃这些,难道在拳台上只剩下重拳吗?对不起,那必败无疑。
我告诉自己,要在心里灌注职业风格的心法,修正一部分的肌肉记忆。我疯狂地刷新自己的大脑,也在千万次练习中灌输给自己的肌肉:要进攻,要降低重心,要凶狠,莫畏惧。梦里都在提醒自己。
训练室有着各种器材,五颜六色的训练器材,花样频出的训练手段,我用这些千方百计地规训着我的身体。不同重量的哑铃,冷冰冰地排列在一起,我变换着训练动作举起它们,来增强上肢力量。
一些彩色的格子框架平铺在地上,我变换不同的方式在这些格子间跑来跑去,以模拟拳击比赛中的步伐和协调性,控制移动的节奏。抱着一个巨大的彩球,我用不同甩肌肉的方式,向不同方向使劲砸下去,然后捡起来再砸,练习击打时甩肌肉的耐力,也夹杂着节奏练习。
除了技术上的业余痕迹,体能的欠缺也让我饱受怀疑。第一场职业赛只有4个回合,我却打得气喘吁吁。技术上没问题,但是体能不足。这就像一出华美的戏,道具惟妙惟肖,服装华美精致,表演精彩绝伦,但没有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
暂时的体能弱势不可能制约一个意念坚定的武人。民族英雄、迷踪拳第七代传人霍元甲幼年曾经因为体质羸弱,被父亲禁止习武,痴迷武术的霍元甲只能偷偷练习自家武艺。几年过去,一次外地武师寻访切磋,兄弟中武艺较好的人纷纷败下阵来,知遇劲敌,父亲霍恩第正想亲自上阵,霍元甲站起来和人交起手来,步步为营、拳拳生风,瞅准机会将对手扔出丈外,众人惊讶不已。
加倍的训练,强烈的兴趣,能让一个人从羸弱的少年,成为成熟的宗师,这就是不断代谢的身体在时光作用下的迷人之处。
在训练中,我永远比能做到的多做一点。体能不够,我就加强训练。职业拳赛对于体能和爆发力的超强要求让我决定在美国接受体能特训。堪称魔鬼式的体能训练,强度是普通人的两倍。
长跑和跳绳两项,是拳击体能训练的基础。拳击比赛一回合只有三分钟,但是在场上三分钟所消耗的体能比慢跑几公里还多,所以拳击手必须坚持不懈地长跑。最基础的跳绳训练,我用的是三公斤重的绳子,绳子很粗,沉重地拖在我身后,开始的时候,几乎要练到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