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价159.9元的鹅绒服在直播间一晚卖出1.2万件,销售额超过200万元。然而有消费者购买后,剪开面料发现里面的充填物并非鹅绒。蓝鲸记者联系到此款鹅绒服的店铺反复进行确认,店铺坚持称其为90鹅绒。
蓝鲸新闻记者联系了多位羽绒服行业人士,对方均肯定的回复记者,100多元的鹅绒服不可能是90白鹅绒。
其中一位业内人士向蓝鲸记者介绍了今年90白鹅绒行情价格约为1100元/公斤,较去年鹅绒原材料涨幅30%-40%,若填充200克鹅绒,单鹅绒成本就已经220元。
关于鹅绒服造假手段,业内人士回应蓝鲸记者称,常用手段就是50绒冒充90绒、掺杂质增重等。
他表示也许是因为今年原材料过贵,今年除了掺飞丝、碎绒,还用猪毛、狗毛等其他杂质用来增重,但掺飞丝一直在行业内存在多年。
图源:蓝鲸新闻
什么样的羽绒服真的保暖?
2022年年初,我国发布了GB/T 14272-2021《羽绒服装》标准(以下简称为“新国标”),并于2022年4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新国标最大的亮点是把“含绒量”修改为“绒子含量”。
“绒子含量”和“含绒量”之间的区别是什么?这个修改又代表着什么?
绒子:朵绒、未成熟绒、类似绒和损伤绒的总称,呈蒲公英小伞状,比较蓬松,是一朵羽绒中最优质的部分。
绒丝:朵绒上掉下来的单丝,呈一根一根的丝状,没有蓬松感。
可以看出,虽然新国标和旧国标都规定“明示量50%即为合格”,但从“含绒量”到“绒子含量”的改变,无疑对填充羽绒的品质要求更严格,也将羽绒服的标准提高了。
以往旧国标要求的“含绒量”,里面既有绒子还有绒丝,这就给了一些不法商家可乘之机,他们会在羽绒服里填充很多绒丝废料,并将其计入含绒量中。表面看标签里写着“含绒量90%”,价格也被炒得很高,等买回去才会发现,所谓的高品质羽绒服竟然一点都不保暖。
从科学角度来看,在羽绒服中实际发挥保暖作用的是“绒子”,新国标实施最大的区别就是让没有保暖作用的绒丝废料不再计入含绒量中,而是单单看绒子含量,只有绒子含量超过50%的,才算是合格的羽绒服。
怎样正确选购羽绒服?
影响羽绒服保暖程度的三个因素:绒子含量、充绒量和蓬松度。
在选购羽绒服时,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旧国标中的“含绒量”与“充绒量”弄混。“含绒量(旧)”的衡量单位是百分比,而充绒量的衡量单位是重量,即克数。
含绒量:是羽绒里面绒的比例,一般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比如羽绒服的含绒量一般在80%以上,这个数据表明其中羽绒的含量是80%,羽毛的含量占20%。
充绒量:是衡量羽绒品质的指标,它是指一件羽绒服填充的全部羽绒的重量。一般户外羽绒服的充绒量根据目标设计的不同在250-450克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在旧国标还是在新国标中,都没有规定充绒量的最低标准。
这在购买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很多羽绒服,如果光看“绒子含量”好像还挺高,都上90%了,但因为充绒量太低,其实也不抗冻。
中国羽绒工业协会信息部主任祝炜建议:“一般初冬季节选择的轻薄款羽绒服充绒量在40~90克;一般厚度的短款羽绒服充绒量为130克左右;中等厚度的为180克左右;适合北方户外穿着的羽绒服充绒量要在180克以上”。
最后则是蓬松度,它的定义是每单位羽绒的所储存空气体积的能力。通俗一点来说,羽绒储存的空气越多,保暖性能就越好。
简单总结一下就是:
1.看羽绒服合格证上的执行标准是否为新国标GB/T 14272-2021;
2.看绒子含量,绒子含量越高越好,最高为95%;
3.看充绒量,充绒量克数越大越保暖(但克数太大穿起来可能会太沉);
4.如果有的话,可以看蓬松度。蓬松度大于800即为高品质羽绒,目前最高为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