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每个村落都是正在续写的文明史”(讲述·一辈子一件事)

“每个村落都是正在续写的文明史”(讲述·一辈子一件事)
2021-01-15 06:51:01 人民日报

胡彬彬(右一)在西藏墨竹工卡县一户农民家中访谈。资料照片

胡彬彬旧照。吴灿摄

人物小传

胡彬彬:1959年生,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曾寻访我国5000多个传统村落,致力于推动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等。

岳麓山下,一座老建筑的顶楼,记者见到了刚结束田野调查回来的胡彬彬教授。

年过花甲,胡彬彬还是喜欢经常带着学生去做田野调查;一年中,至少200多天待在村里。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胡彬彬的工作始终处于满负荷的状态,他以平均每年不少于140个村落的节奏,累计寻访了5000多个中国传统村落。

“绝大多数关于传统文化的记叙,都能在村落里找到具象的传承”

“传统村落承载了无数历史文化信息……”胡彬彬甫一张口,便是老本行。

他的办公室立着一根挑柴的纤担:高约2米,中间似扁担,两头像弯月,木头制成,两头扁担与弯月处的连接处用竹鞭编成的图案十分精美。这是他从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的侗寨里带回来的,是明代侗族男性的劳动工具。

胡彬彬给记者讲述了来由。山里的侗寨建筑别具一格,屋门只有闩,没有锁。家中男主人如果出门打猎、砍柴,就会将纤担斜放在门前;女主人如果不在家,门前放置的可能就换成竹篮,或挂上一根纱线。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古人对劳动生活的态度,这个纤担里都有答案!”胡彬彬说,“绝大多数关于传统文化的记叙,都能在村落里找到具象的传承,但文字记载非常有限,村落的天地广阔无边。”

坚持近40年的田野调查,胡彬彬“白天找实例,晚上找文献”,不断有新发现。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