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扎尕那村,几乎家家都养蕨麻猪。那是甘南地区特有的瘦肉型猪种,因喜食蕨麻而得名。去年,班代才让牵头成立了蕨麻专业合作社,开始人工种植蕨麻,“产了600斤,每斤能卖30多元”。
蕨麻猪体形小,全身通黑,反应敏捷。“特别适应高原养殖,觅食能力强。”闫国庆说,在几乎无补饲的放养条件下,蕨麻猪也能正常生长,“因为常年吃的都是山货,蕨麻猪的肉品上佳。”
“近年来,通过荒山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扎尕那林下养殖发展较快。”闫国庆说,蕨麻猪是其中的代表,“夏秋放养在草木茂密的草场和林间,冬春则任其自由采食,自行归圈,归圈后适当补饲。”
森林为蕨麻猪提供了丰富的植物,蕨麻猪的粪便又是上好的肥料,为林木生长提供丰富养分。闫国庆说,林牧结合的养殖业,增加了畜禽产量,减少了养殖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
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功后,扎尕那知名度大增。迭部县顺势而为,成功申报羊肚菌和蕨麻猪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提高了特色农产品附加值,助力农牧民增收。2019年,全县蕨麻猪年产量300吨、产值4500万元,羊肚菌年产量60吨、产值1200万元。
走出山林,日已西斜。逆光中,扎尕那的藏式踏板房,层叠而上,镶嵌于山坡谷地。“房子以木头为主材,土、木、石相结合,依山势建造。”闫国庆介绍。
过去,当地人盖房就地取材,农具、薪柴等其它生活资料也都从林中来。近年来,为保护生态和村庄原貌,村民不再随意砍伐树木、加盖民房。“按规定,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重点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构筑物的,要保持传统建筑风格和色彩,沿袭传统结构和传统工艺技术。”闫国庆说。
放牛羊,打酥油,煮“曲拉”
新华社悉尼6月12日电(记者郭阳)在6月13日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到来之际,悉尼中国文化中心和中国驻悉尼旅游办事处推出一系列“云展览”,为疫情下的澳大利亚民众带来一场特别的中国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