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初步判定漏气源在美国部分,所以自8月21日起,驻留在空间站内的3名宇航员全部进入俄罗斯舱段,并将美国部分各舱段的舱门关闭,以便排查漏气舱段。按理说,空间站内各类传感器密布,要做到这点并不难。
不过杨宇光认为,即使找到了漏气舱段,想进一步找出漏气点也很困难,超声波等手段并非任何情况下都适用,很多时候还得靠宇航员趴在舱壁上一点一点寻找。可是一方面空间站舱内都装有机柜,这是非密封设备,而且有几层结构,如果漏气点在机柜后面,除非把机柜拆掉,否则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另一方面,直径0.1毫米的小孔很难用肉眼辨别,无论是在舱内还是出舱,都很难迅速发现。
所以即使要付出一定经济代价,但如果运气不好的话,国际空间站或许不得不继续漏一阵子。
空间站漏气已不是第一次
无论如何,这次漏气事件并不严重,也不是空间站上第一次出现。
2018年,国际空间站上也监测到有气体泄漏。经过排查,工作人员在与国际空间站对接的“联盟MS-09”飞船上,发现了一个直径约2毫米的洞。这个洞虽然不大,却导致舱内气压不断下降。后来宇航员用胶带和特制胶水将破洞堵上,并把飞船安全开回地面。
2004年,国际空间站内用于平衡窗户气压的真空跨接电缆发生破漏,好在破损并不严重,宇航员更换了新电缆便解决了问题。
相比之下,1997年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与“进步M-34”货运飞船相撞导致的漏气事故更为严重。是年6月24日夜间,该飞船与“和平”号空间站“量子2”号舱分离,拉开一定距离后,试图与空间站重新对接,以试验其安装的新型Toru交会对接控制系统。然而这套系统并不像人们预计的那样可靠。当飞船以每小时17.5公里的相对速度接近空间站时,“速率中止控制”有关部件失灵,于是它无视宇航员的指令,沿着空间站长轴向前飞去,径直撞上了“光谱”号舱的太阳能电池板,使得“光谱”号主舱体向内偏转。在确认受损情况之前,空间站内的宇航员已明显感受到了空气压力的变化。好在经过紧急处置,空间站人员脱离了危险,“闯祸”的飞船也重新得到控制,但受损舱段却永久失压,不再适合居住。
原标题:美国SpaceX载人龙飞船发射成功当地时间5月30日下午15:24,搭载两名美国宇航员的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龙飞船发射成功,乘“猎鹰9号”火箭飞往国际空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