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中国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治理结构改革 加强古籍保护

2017-09-13 18:11:19    国际在线  参与评论()人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林维):中国文化部13日召开发布会,介绍《关于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到2020年底,包括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美术馆在内的公共文化机构,基本建立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此外,文化部当天还发布了“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以及“十三五”时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规划,明确了这两项事业发展的多项重点任务。

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中宣部、文化部等7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到2020年底,全国市(地)级以上规模较大、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基本建立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进一步健全,相关方权责更加明晰,运转更加顺畅,活力不断增强。据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副司长陈彬斌介绍,方案规定了分两个阶段实施的工作步骤。“2017—2018年主要由影响大、基础好的国家级和省级公共文化机构先行试点推开;2019年到2020年,在地市以上开始推开。希望用不太长的时间来推进公共文化机构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取得实效。下一步,文化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启动这个方案的实施,我们也将发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对各地的督导检查。”

该方案明确了法人治理结构的组织构架和运行管理体制。方案规定,本单位以外人员担任的理事要占多数,行使对公共文化机构的决策权,负责本单位的发展规划、财务预决算、重大业务、章程拟订和修订等决策事项。

推进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可以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机构管理,有助于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更好实现公益目标;此外,通过强化公共文化机构的法人地位,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其更大的自主权和决策权,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激发内部活力。陈彬斌表示,改革实施后,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的获得感有望明显提升。“大家对公共文化机构的期盼或者你心目中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等是什么样子,从我们借鉴国际经验各方面来看,我们觉得应该是政府支持,但是管的不应该很僵化要有活力。第二,这个机构能够及时、迅速的了解受众的需求,并且作出反应,提供受众需要的一些服务和产品。第三,这个机构运行应该是高效的,投入产出是节约的,同时,提供的服务是优质的、现代的。”

当天,文化部还发布了“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以及“十三五”时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规划。其中,图书馆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设“流动图书车”、“城市24小时阅读服务空间”、“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等具体项目。而古籍保护规划则明确了到2020年的总体目标。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说:“第一,到2020年,全国古籍资源和保存状况基本摸清。第二,国家级省级珍贵古籍保护状况明显改善,实施一批珍贵古籍修复项目。主要指标是到2020年,珍藏古籍的修复数量达到350万叶。第三,完成一批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古籍影印出版工作,珍贵古籍缩微复制和数字化成果显著,古籍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和社会教育的作用更加彰显。第四,古籍保护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专业水平明显提升。”

通过践行这一系列实施方案和规划,中国在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效能上将走上一个新台阶。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