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8日电(记者董峻、胡璐)我国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以来,通过开展粮豆轮作、休耕区压采、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等,促进了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业环境问题治理。
在农业部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介绍说,今年是我国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第二年,轮作休耕试点面积共1200万亩,比去年增加584万亩,涉及黑龙江、河北、湖南等9个省区的192个县市。
在轮作区,实行“一主”与“多辅”结合。“一主”,就是玉米与大豆轮作为主,发挥大豆根瘤固氮养地作用。“多辅”,就是实行玉米与薯类、杂粮杂豆、油料作物、蔬菜及饲草等作物轮作。
2016年全国籽粒玉米面积调减3000多万亩,大豆增加1000多万亩。预计2017年玉米面积调减2000万亩以上,缓解了玉米库存压力。轮作还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了耕地地力水平。
在休耕区,实行保护与治理并重。河北地下水漏斗区实行“一季雨养、一季休耕”,休耕季种植绿肥,防止地表裸露。湖南重金属污染区大力开展治理式休耕,休耕、治理、培肥同步推进,形成了“休治培三融合”模式。
曾衍德还表示,在政策体系上,轮作注重比较效益,休耕注重收入保障。目前的休耕试点,补助的标准都以收入不减为前提。“大体上,一熟区的休耕和两熟区的一季休耕,每亩补助500元左右;两熟区的全年休耕,每亩补助800元左右,略高于土地流转费用。”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