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象牙塔“拉锯战”:导师让打基础我想早点找工作

2017-09-10 10:22:38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如今回想毕业季,感觉导师教训我们的话都没错。可惜站在那样的时间点,学生做不到那么超脱啊!”硕士毕业两年后,陈然发出这样的感慨。

夏末秋凉,高校毕业班的求职季开启。身为学子的最后一年,写论文和投简历无疑是核心议题,是必须独立跨过的坎儿。而当前一些准毕业生(以硕士生、博士生为主)在此节点,却不同程度地遭遇了人际关系的困惑。困惑的主体对象,正是与自己关系紧密的导师。

那些具有较高学术水准和修养的导师,往往颇为重视研究生在学术和精神层面的追求,希望学生能在“象牙塔”中培养起良好的学术基础或科研能力,扎根书斋、潜心钻研,不要被窗外的杂事分心。

但是,有一部分准毕业生对导师的要求力不从心,甚至深受困扰。外界的就业形势和内心积累的压力,迫使他们为实习焦虑,步入求职季后更全力以赴,不愿为圣贤书投入过多时间。

当沟通不良时,师生免不了为“学术”与“职场”的价值排序而发生分歧。毕业季中,读书和求职是否难两全?对于准毕业生而言,导师的要求太过“理想主义”吗?

学生说:论文过关即可,但求职结果有好坏之分

北方某“985”高校的文科生陈然,是本校保送直研,开始两年制的硕士研究生学习。用他的话形容,兵荒马乱到没法喘口气。

研究生第一年得修够学分,课程表排得满满当当,而第二年就得“涌入社会洪流”,陈然感觉这个研究生念得没有学生味儿,好像被人催促着转场,学了点皮毛就当即变现了。

留给陈然和两个同门备战求职的时间并不充裕。研一暑假,他们急急忙忙跑到校外实习,渴求着一丝似有似无的机会。周末,他们窝在自习室“刷题”,迎战秋季招聘笔试。时间溜得飞快,9月转瞬到来。

某个早晨,陈然正要出门实习,“师门”交流微信群猛然一阵乱响。在这个“沉睡数月”的群里,陈然的导师连续轰炸了5条语音消息。大意是:开学了,应该紧张起来了!

导师的“论文预警”,他们仨并没太放在心上。口头答应着,却依然“身体在学校,灵魂在公司”。过了10月中旬,3人被叫到办公室,导师的神情很肃杀:“题目呢?论文大纲呢?”他们呆住了。

陈然的论文题目和大致方向,导师基本认可。两个同门运气不好,导师否定了他们的思路,要求每星期汇报进度,并无情评价:如果不多花时间钻研论文,两人能否完成答辩、顺利毕业都成问题。

于是,在“秋招”考试最密集的深秋,陈然3人踏上了熬制论文的长路——比其他导师学生“抢跑”4个月!

“那时候很焦虑,在有限的时间里掰一点给导师和论文。”每天早上图书馆一开门,陈然就进去查文献,学习大约一个半小时;然后出发去公司,晚7点回宿舍,再推进一把论文进度。

陈然的同门却怀揣执念:“既然是重视实践的专业,且没听过哪个师兄师姐‘挂掉’,为何把宝贵的求职时间割让给论文呢?”

这分固执,导师也有,不过是彻底反向的。“快成怨气循环了,导师越催,同门越抵触,越不肯认真写论文;结果导师更烦躁,说的话更难听。”师生关系频现小摩擦。

“单从合格的硕士论文来说,我们导师的学术要求远超平均线。”陈然坦言。时过境迁,他会感激导师彼时的严苛要求,“论文完美总结了硕士生岁月”,但是导师的观念真的很“超前”。“为了论文,我们不得不牺牲一些实习、备考的时间。可是,论文过关即可,求职结果是有好坏之分的呀!”

12下一页 12下一页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