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亲切的记忆与面庞

2017-09-07 08:32:24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王小微

草绿色的封面,干净而纯粹,扑面而来一缕春天的气息。

一晃,这本《也亲切,也孤单》,在手旁放了几个月。我一遍又一遍地读着,从春天,读到了秋天。北方的黄叶很快就要零落满地,我想,我的文字也要在飒飒的秋风中舞蹈了,不然,就像愧对了作者多年的耕耘,也愧对了自己亲近文字的一整个春天似的。

是的,春天,总会让人生发出诸多的联想。写作的人,跟寂寞劳作的农人其实并无分别,都是在大地上勤勤恳恳,只不过,一个结出现实的果实;另一个,则是“诗意的花朵”。现实的果实慰藉人的肠胃,诗意的花朵,却温暖人的心灵。

在诗人孙昕晨的“花朵”世界里,他辛勤劳作了多年。《也亲切,也孤单》,是他斟酌着,将自己的文字删却了十之七八,只留下这40余篇,且皆是刊载于国内各大名刊和名报。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本散文随笔集,付出了他怎样的真心与情意。他灌溉它们,守望它们,让它们在大地上自由地盛放,留给孤单的行路人一缕缕醉人的芬芳,让我们一面走,一面赏……

“我向前走去,但我一看到花,脚步就慢了下来。”

随口吟诵着但丁的诗句,孙昕晨带着一颗诗人活泼的心灵,从故乡走来,又朝着广阔无垠的世界走去。

然而,无论走到哪里,乡村里长大的孩子,永远都走不出他最可爱的故乡。那些脱口而出的方言,那些田野里心心念念的植物,都成了眼角眉梢的牵挂,成为了无数梦境里最纯真的欢笑……

“从老家带来的鸡蛋,我舍不得打开你,那里面也许有一个村庄……”

呢喃自语中,饱含着对故乡多少深情的思念?他问亲爱的读者,同时也在扪心自问:《你听见寂静了吗》?

“春秋轮回,风吹大野,庄稼和花草总会向一个诗人传递着四季的消息。”“冬日暖阳,想像故乡的今天也是一个好天气,那些植物:荠菜、麦子、蚕豆、豌豆……有福了。愿冬阳照耀潭阳河和我的村庄妈妈,温暖故乡草木。”

丰富而敏感的心灵,注定了诗人一生一世,都要生活在故乡时间了。然而,世界总是这样充满悖论,无穷的远方,又总在热切地把他召唤。于是,一个又一个凛然出发的前程,注定要留下一个又一个孤单的背影。

所幸,还有好书和好友。

同为副刊编辑,孙昕晨对孙犁的文字,颇有一番偏爱。他遍读了能找到的各种版本,只因为孙犁所传达的那份寂寞和澹定,也是他生命里的“黄金”;他为黄永玉的文章叫好,只因为九十岁了的黄永玉,依然还那么有意思,“读万卷书,过一万一个人生”,唤起了读书人内心的共鸣;他珍惜潘向黎的才情,想让她的那些优雅的文字花朵,“你们要商量着慢慢开啊”,尽显诗人的天真与率性。

如果说,以上的篇什,他的诗情诗意还只是停留在笔端,那么《在瑞金遇见“八十年代”》,则是作者的一次诗意的“行动”了。只因为上世纪80年代的几首诗歌,孙昕晨“神交”了几位诗友。青春洋溢的日子,他们互通书信,以诗相和,却从未真正地谋面。20年后,借助微博和微信,靠着记忆里闪光的诗行,他们终于又取得了联系。然后,是真正的相逢,把酒吟诗,畅叙友情。那是什么样的友情啊?隔着时间和空间,隔着沧桑的岁月,诗歌里的友情像岁月的陈酿,氤氲着醉人的芬芳。

好的文字,对的人,唤起绵绵岁月的无尽情意。

世界就是这样吧?不容分说中,巨幅的画卷徐徐展开,从童年直铺到暮年,从故乡,直铺到异乡。当无边的风景,唤起旧日的一切,我们也从陌生到熟识,从少年到白头。

然而,生命孤单而来,注定要孤单而去。

还好,这一路,有诗人在。他们总能找到其中最芬芳最美丽的花朵,伴着花香,他们打量这个世界,沉醉在这个世界,爱着这个世界。

滚滚红尘中,这样的诗意,真像山间的清泉水,又像是大海涌起的迷人浪花。与诗人同行,疲惫的心灵终会得以休憩,得以滋润吧?

愿我们,也能葆有一颗澎湃的诗心。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