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东京9月3日电 通讯:“传承战争记忆是保护和平最好的手段”——日本教师记录二战亲历者战争经历
新华社记者杨汀 王可佳
“日中友好8·15之会”代表干事冲松信夫今年已经92岁了,但说到童年在故乡广岛看到不断膨胀的“战争泡沫”,回忆起在原子弹轰炸中死去的哥哥,以及自己作为日本陆军特攻队队员等待出击时的心情,“仍清晰得像昨天的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72周年纪念日前夕,冲松信夫和日本埼玉县的高中历史教师山田正美进行了“口述历史”的第一次记述。新华社记者旁听并对两人进行了专访。
“我1925年出生于广岛县吴市,在这个军港成长,直到考入陆军士官学校。”冲松这样开始讲述。他的出生、成长和从军与历史上日本一步步走向战争深渊几乎是同步的。
1931年,冲松进入小学时,“九一八”事变发生。“虽然我所在的城市是军港,但完全没有听说‘满洲事变’(即‘九一八’事变)。人们只是大概知道在很远的地方日本在打仗,但这并没有影响自己的生活,反而因为战争,军港好像出现了繁荣泡沫。”
“这可能也是当时整个日本社会的氛围?没有意识到战争将带来毁灭性结果,因此舆论没有试图阻止战争。而当人们意识到时,战火已经烧身了?”在一旁做笔记的山田飞快记录完后抬头问道。
“是的。”冲松回答。
“七七事变”发生的1937年,冲松升入中学。“从那时开始,军国主义教育或者说军国主义思潮渐渐增强,”他回忆道,“社会越来越以当军人为荣,所以我也立志报考陆军士官学校。”
当时,冲松的兄弟姐妹也都以不同形式被卷入战争相关活动。说起一个哥哥死于广岛原子弹轰炸,冲松两眼泛红。“哥哥并没有当兵,是响应‘国策动员’,在广岛市附近干建筑解体的活儿,目的是防止轰炸导致火灾蔓延……尸骨无存。家里人只找到写有哥哥集体住所名字的装卸车(的残骸)。之后日本就投降了,要不我肯定也活不了。母亲经常说,哥哥是代替我死的。”
这次口述持续了两个小时,冲松本人生平和当时日本社会的走向这两条线始终并行。在冲松讲述时,山田不时点头回应和提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