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阳光信访凸显法治自信

2017-09-06 18:21:52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 本报记者 丁国锋

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由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医患纠纷、劳资纠纷等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也随之增多,呈现了多重利益冲突。另一方面,随着社区协商、网络信访等社会治理创新和探索,尤其是大数据驱动下社会治理方式的变革,在法治思维的引导下,以往“只做不说,多做少说”的信访工作,“神秘化”光环逐渐消退,“阳光”信访日渐得到越来越多认可。

8月26日,由江苏紫金传媒智库、南京大学和南京市信访局联合主办,紫金传媒智库信访与社会矛盾研究中心承办的“社会矛盾与社会治理”论坛在南京大学举行,5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论坛,其中15名专家在论坛设立的五个单元期间,发表了主题演讲,围绕诸多社会治理领域的热点话题建言献策。

阳光信访法治信访已形成社会共识

“近年来,国家信访局把信访理论研究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三年来已经有99个课题进行发布和招标,所形成的阶段性成果,已经成为推动信访工作制度改革的重要理论支持。”国家信访局督查专员孙宽平在主题演讲中介绍,信访制度改革要适应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要求,不断增强前瞻性、系统性、针对性,真正把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践行党的执政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过程,要以问题为导向,推动信访领域理论研究,为深入推进信访制度改革打下基础。

“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强调加强社会治理,社会治理内涵上强调多元主体参与的积极性,致力多元化解渠道,标志着党的执政方略的重要转型。”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杨忠教授认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各种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多发,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信访制度作为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合理表达渠道,承担着社会检验法和稳定器的重任。

“江苏信访工作一手抓多元化解和综合治理,一手抓工作创新,不断提升信访专业化、法治化、信息化水平,信访工作成为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心的重要工作。”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省信访局局长孔海燕介绍。

南京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徐锦辉介绍,南京通过自主研发应用和谐信访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了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信访工作方式,并探索建立了第三方专家研究机制,得到了国家和省信访局充分肯定。此次论坛以社会矛盾与社会治理为主题,共同探讨信访工作善策良方,恰逢其时。期待在国家治理体系框架下,进一步思考和深度挖掘信访制度在信访体系的作用,推进信访改革取得新进展。

减少社会矛盾需要研究多重问题

围绕社会矛盾冲突,学界有何见解?“把社会矛盾和社会治理两个词组合在一起,论坛主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教授认为,改革进入深水区,想避免社会矛盾是不可能的。但也不能因为矛盾的存在是常态,从而自我降低社会治理的标准和目标。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蓝志勇在论坛期间,以《国外冲突治理理论与实践案例讨论》为题,阐述社会矛盾冲突并非转型期中国所独有,上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就在劳资、环保、私有化等方面存在各种个人冲突和制度冲突。在美国,大量社会冲突存在于公共管理行为中,如种族冲突、人权冲突等。

“与涉诉信访紧密的再审问题,一旦频繁启动,法院生效裁判权威性就会有极大的削弱,容易造成对司法的信任危机。”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吴英姿认为,再审制度功能定位不明,价值目标多元,导致普通程序、上诉审与再审程序交叉混同。可以通过增加上诉审级、激活上诉审功能,尽可能在普通程序中充分地吸收当事人的不满,从根本上解决再审难。还要注意控制“再审滥”,根据再审制度补救目的、遵循补充性原则对再审事由进行改造。吴英姿认为,涉诉信访、司法地方保护主义、恶意诉讼等问题的解决不能单靠一个再审制度,而需要通过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激活法律和诉讼程序,让司法这架生产社会正义的机器在整体上发挥作用,让再审程序回归其应有的功能和正常的运行轨道上来。

大数据下信访迎来改革机遇期

随着“互联网+”的理念日益渗透到社会治理各方面,以前颇具神秘感的信访工作,也随着“阳光信访”意识普遍确立,迎来了工作理念、工作机制深刻变革的机遇期。

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教研部教授宋劲松从互联网非法集资问题入手,并以P2P平台发展阶段为例,向与会人员介绍了互联网金融面临的诸多问题。“和传统的民间借贷相比较,传统借贷具有区域化、熟人社会、总额小等特点,与其相比,互联网非法集资则是无界化、陌生人、网民、总额大。”宋劲松介绍,互联网非法集资平台建立之初,金融监管存在系统脆弱性,投资者风险判断能力低,加上在公共场所造势,甚至媒体广告宣传,误导投资者,无形中增加了矛盾冲突处理难度,也给信访处理增加了难度。

“互联网衍生出很多新问题,同时也为老百姓24小时反映诉求,倒逼政府向电子政府转移提供了契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闽学勤认为,手机网民让更多人参与公共事务,移动互联网的簇拥,也给加强顶层设计提供了机会,如果不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很可能会丧失互联网阵地。建议探索建立云协商模式,建立多方参与、多方治理的在线协商平台,重塑一个基层协商治理的共同体。

南京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张海波认为,网络信访能解决的,走访肯定能解决;但走访能解决的,网络信访未必能解决。网络信访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群众,但信访大数据不仅为群众服务,更多的是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让决策更加合理优化,可以从源头上制定更为合理的公共政策,信访是一项“事后办理”的制度,通过优化功能,实现信访制度对社会治理的功能转换。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