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跨省就医方便了

2017-09-05 08:32:06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图/王峰

编者按

据8月31日《山西日报》报道,从今年2月我省第一例外省在晋就医患者实现直接结算,到8月首例太原患者跨省出外就医直接结算成功,我省已打通跨省异地就医“关节”,完成“铺路织网”。目前,全省12个统筹区已全部接入全国联网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系统,跨省异地定点医院也从首批10家增至172家,每个县至少有1家。

按照计划,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将分步实行。2017年,山西省将首先解决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年底扩大到符合转诊规定人员,并逐步将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和常驻异地工作人员纳入覆盖范围。其好处是,患者在省内定点医院看病或跨省就医,只要符合规定和条件允许,出院时可直接报销相关费用,不用再垫付。

制度设计关乎民生,医保改革作为医改的一部分,每一项新政的出台,更是与民生息息相关。从全体城乡居民的看病报销比例不断提高,到贫困人口看病享受“三保险”“三救助”;从医保定点医院不断增多,到跨省异地就医报销大为方便,无不让群众切身体会到改革的获得感,这也是本期话题的主要观点。

释放医改红利

跑腿之辛苦,垫付之沉重,这对于跨省异地就医的患者来说,医保的报销就像一道关卡,其中的酸楚与烦琐,经历过的人都会感同身受。值得庆幸的是,在全国医保平台大力度的“铺路织网”中,这道关卡已经基本打通,患者跨省异地就医,只需在就医医院支付自费部分,就可直接结算出院。可以说,对于健康与经济双重压力下的患者来说,没有什么比享有这项改革的红利更直观、更有获得感。

跨省异地就医的人群不是一个小数目。一种是疑难重症者,总是要寻求更好的医疗资源,跨市跨省再正常不过;另一种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和流动单位的工作人员,就医地与医保参保地往往相距千里;还有一种是随子女异地居住的老人,就医频率高,一提起住院看病就顾虑重重。而异地报销到底有多麻烦?先期垫付的负担权且不说,病历、结算单等各种复印件厚厚一沓也不说,最麻烦的是由于各地规定不同,医保报销地所需清单常常与就诊医院所出单据不甚相同。前几年,笔者就因为家人跨省住院就医,遭遇过如此窘况,两边通融起来很是艰难,报销下来,费时两个多月,其间不知遭了多少白眼,磨了多少嘴皮。

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成为许多老百姓生活中一项沉重压力,医保报销的不畅不亚于雪上加霜。如今,异地就医的患者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医保全国联网就像修了一条医院与医保之间的网上高速公路,只需数据“跑路”,而不用人跑了,顺畅的时候,出院结算只需短短几分钟。

到9月底,全国都要实现跨省异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这是政府对百姓的一个郑重承诺。目前,我省已有172家医院接入跨省联网异地就医结算系统,虽尚未实现全覆盖,但也都在连通的路上。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技术的问题已经形不成阻碍,关键是顶层设计和执行力度,而这些行动力的背后是你的心里有没有装着老百姓,有没有和老百姓坐在一条板凳上,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

从城乡医保并轨,到医联体的搭建,再到跨省异地住院直接结算,让更多患者能享受医改的红利,靠得就是这样一步步的行动。只有继续加大公共投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才能为患者创造更大的便利和实惠,让老百姓在就医的路上从容而有尊严。

陈力方

瞄准民生痛点

对于不少患者来说,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无疑是雪中送炭之举。这项工作解除了长久以来的一个民生痛点,切实增强了百姓的改革获得感,这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般来说,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至少包括两方面,一是减少政府对市场不必要的管制,把政府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交给市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二是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办事效率,把该管的要管好、管到位。在后一方面,特别需要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把“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的政府职能发挥好,主要表现在公共教育、医疗卫生、保障房建设、低收入保障、养老保险等领域。

这是因为,公共服务职能是政府的核心职能,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然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核心内容,政府该管的,如养老、医疗、教育、住房保障,绝不能甩手推给市场、推给社会。

需要说明的是,服务型政府并不仅仅是把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进行物化,服务型政府更重要的是需要重视服务能力建设。完整的服务能力应该包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服务需求的甄别能力与服务意识及服务水平的持续提升。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生产是和需求联系在一起的。同理,对于公共产品来说,了解百姓的需求也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前提。

尤其是服务型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不能是自认为合适的,而应该是社会需求的。这就是说,政府的服务能力不仅仅在于政府服务的供给能力,还在于服务的辨别能力,即政府在施行公共政策的时候必须瞄准民生痛点,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经常“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就拿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来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员的流动性越来越大,异地就医以及由此带来的医保报销,给个人和社会的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担,也很难给异乡人带来归属感。医保异地结算成为很多人希望落实的一个项目,是百姓之所需,患者之所急。

现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既节约了社会成本,也极大地缓和了人员流动压力,还体现了社会资源的共享,理应积极推进,不断完善。

赵清源

也为医生减负

对于大多数的临床医生来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要用来处理与临床无关的事物。比如医保报销,各省之间的具体政策不尽相同,这对于跨省异地就医患者和医生来说,都是一道难题。对于患者,不能提供相应的证明,就意味着真金白银的损失;对于医生,如果开了本省医保政策无要求的证明,就意味着违规,可能丢掉饭碗。这就使医患之间,又增加了一个新的矛盾点。不过,今日我省实现了医保异地结算,这一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医保改革,既是民生福祉,也关乎医改成败。这一政策的实施,看似只是减少了患者医保报销时的奔波,实则也是为医生减负。该项制度的改变,让我们看到的是政府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寻求最大公约数,切实增加广大民众的改革感受感。

首先,是让医生有更多的时间归于患者。在整个医疗资源中,人力资源占有最重要的位置。一位医生的培养,无论社会、家庭还是医生个人,都付出巨大的成本,让医生用有限的时间开那些烦琐的证明,处理制度造成的医患冲突,真的是耗时耗力。让医生的时间归于患者,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处理临床工作,这是对患者最大的负责,也是我们医改路上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其次,让患者降低了就医成本。国家和各省为了规范医保经费使用,制定了非常详细的报销流程。对于普通患者而言,不可能对这种流程了如指掌。一旦报销过程中少个票据或证明,就意味着可能跨省奔波,其间路费、住宿、误工等成本对于患者或家属无异于雪上加霜。跨省异地结算一项制度的改变,其降低的社会成本不可估量。

第三,提高了政府公信力。一项制度的改变,对政府部门来说,仅仅是工作职责,是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必然。但对于老百姓来说,却是获得实实在在的方便,这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政府在医改方面的决心,更让我们看到政府以人为本,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提高我们党在群众中的威信。

当然,医保政策还存在诸多不足,比如医院医保限额、医保药品结构等问题,但罗马非一日建成,改革也不是一日之功。我们已经欣喜地看到,政府在事关民生的医保政策方面在一步步做出不懈的努力。

王继侠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