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丁一鸣、刘志敏):香港对于所谓“青年人”的年龄定义是15到24岁。但教育从娃娃抓起。香港要实施好国民教育、培养下一代接班人的国族认同和爱国情怀,从基础教育开始培养,刻不容缓。记者专访了香港资助小学校长会主席赖子文。
1997年香港回归时,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赖子文心中所想的就是终于能够大声告诉他学校里的小学生们:我们回归祖国了!
回归20年以来,香港的基础教育制度不断演进,更实现了十二年免费教育,使得受教育机会更加普及与平等。赖子文认为,香港的教育在教授知识方面做得非常好,在国际上也是名列前茅,但与此同时,让学生们能够在知识学习以外得到更加多元的发展,是未来香港教育仍然可以提升的空间,“每一个家长都期望以进入大学作为一个最终的目标,但是我们知道每一个小朋友是有不同的才能。单一个目标、单一个路向其实不能够完全顾全小朋友的发展。我们需要发挥不同的所长。特别是在于我们的无论是学生老师还是家长里面,我们要清楚知道,成绩、各科成绩不是唯一的需求。我们更加要知道,我们小朋友的品德、或者他们的思考、思维能力、或者他们共通的能力、或者融合其它社会的沟通能力,是更加的重要,所以我们要发挥小朋友的多元技能。”
除了为学生们指出更多发展可能性以外,赖子文认为,香港基础教育目前还欠缺的就是德育、尤其是国民教育、培养学生们国族认同和爱国心方面的努力。他说,殖民统治时代,国民教育就缺位,那是当时殖民统治者的统治手法,企图抹掉在香港的中国人的爱国情怀。如今,国土已经回归,国民教育就不能再继续缺位,“在认识我们自己的香港、认识我们自己的祖国方面,我们更加要加强,让他们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香港人,是会有一个自豪的感觉,而不是讲所谓‘西方的月亮更亮一些’。所以我们都期望我们的下一代,多一些认识我们自己的国家,多一些对于我们自己国家有一个强烈的归属感,因为始终无论怎么说,我们身体里面都流着中国人的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不能够忘记自己这个身份。”
20年间,赖子文迎来送走一批又一批小学生,年轻的面孔在变,但赖子文想要追求的国民教育理念没有变。他在自己的学校坚持实施全方位的国民教育,同时也希望香港的学校都能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让小朋友们从小就能培养起对祖国的热爱,“我们每一年都会有两次到三次,带我们小朋友返回内地做一个交流,让他们认识到、亲眼见到国家的发展。那么,亲眼见到,我相信他们的感受会最深,也都会最能够触动他们,让他们相信我们的国家已经是非常繁荣、做得非常好。”
在赖子文看来,不仅小朋友们从小就要看到祖国的发展,香港本身教育制度也不能拒绝聆听来自内地的经验。香港和内地的基础教育各有所长,两地可以在未来更多地合作,取长补短,充实各自的基础教育建设,“香港的教育制度,我们的优胜之处在于我们有一个很大的自由度,并且管理上面比较有弹性。内地我们看到,在各科上面根基的建立,做得非常之好。如果我们两者可以互相融合,就是香港教育制度的管理、自由度、比较能天马行空一点的思考,同内地扎实的基础,能够互相合并在一起,相信不论对香港还是对内地的教育发展,都会有再进一步的帮助或者影响。”
在访谈过程中,赖子文在表达时一直充满热情,直到访谈的最后,他又回忆起20年前政权交接的那一瞬间。他说,那时候他感觉到自己不再是一个无根的人了。他盼望并且相信,国民教育就是一个辛勤的园丁,让香港未来的主人翁,深深扎根在祖国的土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