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多举措加强无障碍城市建设(5)

当地居民李群的膝盖不好,平时使用电动助行车代步,他说:“我已经使用助行车超过两年,平时从蔡厝港到义顺看望孙子,全程乘坐地铁转巴士都没问题。”

新加坡政府去年宣布打造无障碍城市网络计划,将与私营部门和社区合作,改善公共空间的无障碍环境。具体措施包括设立更清晰的路标、确定需要增建无障碍设施的地点、提高公众对残疾人需求的认识,鼓励公众必要时互相帮助。

近年来,新加坡在对交通设施、建筑物、公园、博物馆、体育设施等公共场所的建设和改造中越来越融入无障碍包容性理念,努力满足残疾人、老年人、带小孩家庭等群体的需求。比如,新加坡98%的巴士站和所有的地铁站经过无障碍设计,地铁和站台之间使用橡胶填缝剂,方便坐轮椅、使用代步工具、推婴儿车人士上下车。地铁和巴士上设有专门停放轮椅、代步工具、婴儿车的公共空间。

地铁站和公共汽车站还专门为行动不便人群设置特殊检票口。很多地铁站楼梯、坡道的扶手上以及公共厕所的标牌上都印有盲文。一些地铁站的乘客服务中心安装了听力增强系统,为视力和听力障碍者提供帮助。新加坡2008年以后修建的出租车站都经过无障碍设计,政府计划对所有出租车站进行无障碍改造。交通信号灯转换时也会发出声响,提示盲人何时过马路。

早在1990年,新加坡就推出《无障碍通行准则》,指导开发商、建筑师在建筑项目中规划设计满足老年人和残疾人特殊需求的设施。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该准则不断更新,为建设更具包容性的建筑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该准则,新建或者大规模翻修的建筑工程,包括医院、交通枢纽等,必须确保建造适合年长者、行动不便者使用的无障碍设施。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