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让读者感受到文化的博大(译者·书)

让读者感受到文化的博大(译者·书)

董强译《论语》封面。资料图片

让读者感受到文化的博大(译者·书)

董强译《唐诗之路》封面。资料图片

在人工智能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有一个现象曾令翻译工作者沮丧、令旁观者雀跃:机器已经可以通过“深度学习”不断提高智能。人们预测:正如阿尔法狗能够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有一天,人工智能通过不断地“深度学习”,也可以完成高质量翻译工作。姑且不论人工智能是否可以完成高水平翻译,我想就“深度学习”提出一些思考。

译者需进行“深度学习”

作为译者,人——而非机器——也需要“深度学习”。译者往往被想象成静止的、具有固定“水平”的人。我的意见是:正相反。译者的每次翻译都是一次挑战,一种自我提升,是一个“深度学习”的过程。这是翻译的美妙之处,也是翻译更接近手工艺者和艺术家的地方,超出理论可以统领的范围。

这便涉及对译者的定义,即一名译者需具备何种素质?

10余年前,我受委托将《论语》翻译成法语。之前,我翻译了《李白诗选》,曾作为国礼送给法国总统。但完整翻译《论语》对我来说依然是非常巨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渐渐明白了译者“深度学习”的必要性。

关于汉语,外国人中流传着一个美好的“神话”:汉语保存完好,逾千年变化不大,现今中国人仍然读得懂孔子。诚然,由于长期传承,孔子的许多话语已经深深融入汉语,以引言、警句、转用语等多种形式在现代语言中成功“再现”。然而,越过这些沉淀在语言中的例子,深入到《论语》本身的海洋,任何一个当代人都会发现,在大部分情况下,如果没有专家的细致指导,读《论语》寸步难行。尤其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各种各样的阐释相互叠加,一句原文有多种解释。而在最后的翻译定稿中,即便译者可以在注释中加入其他解释,正文也只能选用一种。这要求译者在统一语气、文风、思想、上下逻辑等基础上,最终负责任地使用一种解释,并用外语准确表达。

推荐阅读

军事

  • 缅北明家都干了哪些恶事 造成多名中国公民伤亡,罪行极其严重

  • 封杀成功了!两岸传来消息,赖清德被催下台,国民党一举引爆舆论

  • 韩失事客机机型无释放燃料功能 事故机型缺乏该功能

  • 韩国失事客机后续航班乘客称退票遭拒 乘客寻求合理解决办法

  • 鸟类为何不避开飞机 速度与反应时间的挑战

  • 在跑道尽头建墙几乎是犯罪!专家痛心分析韩国空难:灾难本可避免!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