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强,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工作人员,共产党员。
德国疫情暴发后,驻德使馆教育处在第一时间建立了与各地学联的紧急联络机制;组织建立了110多个留学人员抗疫微信工作群,吸纳了近4万名留德学子;先后将两批共7500份“健康包”及时高效发放至在德留学人员手中,给他们送去了温暖和爱心。
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前右)向留学生发放健康包。图片来源: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官网
令人欣慰的是,截至目前,驻德使馆教育处管片十个州中国留学人员新冠“零感染”。
从风雨中送达的“健康包”到跃动的“抗疫微信群”,中国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牢记“维护留学人员健康安全”的使命,在海外抗疫工作一线展现了共产党员和外交人员的使命担当。
与“信息传染病”之战
战“疫”中,准确、及时、专业的信息至关重要。从欧洲、美国、亚洲、拉美到非洲,新华社驻外记者是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记录者、瞭望者,也是全球战“疫”的亲历者。
陈俊侠,新华社驻日内瓦记者,共产党员。
新冠疫情来袭,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世界卫生组织成为全球焦点。陈俊侠和同事们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让中国和世界更快、更全面地了解全球疫情最新进展以及世卫组织给出的专业建议。
与此同时,无论中国还是世卫组织,屡屡成为“甩锅”、抹黑等政治操弄的对象。陈俊侠说,他和同事要在新闻岗位上,继续同这种“信息传染病”做斗争,维护中国的国家形象,传递全球抗疫的重要讯息。
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瑞士日内瓦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命名为“COVID-19”。新华社记者陈俊侠摄
白林,新华社驻内罗毕记者,共产党员。
当前,非洲抗疫形势依然严峻,风险值得警惕。
疫情期间,白林和同事们克服重重困难,采写了一批非洲人民积极抗疫、中非合作抗疫的动人故事。
在中国视角、世界视野下,他们想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日新月异的非洲,以及中非合作在其中发挥的正能量。
5月29日,一名教职工在喀麦隆首都雅温得即将复课的学校内进行消杀作业。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