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欧盟:绝处逢生的一年

2017-12-31 08:01:19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2017年,在经历了英国“脱欧”带来的震动和多年的经济困境后,欧盟重拾信心,努力进取,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的进展。

  经济超预期复苏增长

在经济方面,复苏超出预期,诸多指标向好,各国表现同步性高。欧盟委员会11月的报告显示,今年欧盟整体经济增长预计将达到2.3%,明显超出年初所预期的1.9%。欧元区则有望达到10年来最快增速。尤其亮眼的是欧盟所有成员国有望实现十年来首次共同正增长。连续多年萎靡不振的意大利和堪称老大难的希腊也有望分别迎来难能可贵的1.5%和1.6%的增长,希腊甚或在明年扭转长期的财政赤字窘境,实现财政盈余。同时,得益于2015年以来持续的量化宽松的加护,欧元区的通缩现象得到有效遏制,通胀水平明显回暖;劳动力市场状况也呈现显著改善的势头,失业率持续下降,欧盟平均失业率在10月达到了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点7.4%。此外,欧盟财政赤字占GDP比重预计今年将达至1.1%的最低水平,平均累计的公共债务也较2015年回落至84.8%。

综观低开高走的欧盟和欧元区经济状况,不难发现,消费主导、货币政策助推和世界经济回暖拉抬等一系列因素功不可没。消费支出强劲成为了推动欧洲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私人消费与政府消费合计拉动今年欧元区GDP1%左右的增长。其次,宽松的货币政策与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为经济增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2015年3月以来欧央行持续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为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部门提供了一个较为宽松的融资环境,降低了利率和贷款成本,推动了资产价格上涨。同时,较适度的财政扩张政策也为经济复苏注入强心针,刺激经济较为强劲的复苏增长。

从外部环境来看,全球经济复苏和贸易回升也对欧洲经济增长起到了拉抬作用。去年欧盟的进出口增速几乎为0,今年前三季度欧盟进出口增速均达到了7%以上。其中,出口方面,德国、法国、意大利前三季度分别反弹至5.9%、3.9%、7.1%,为经济超预期增长做出了十足的贡献。而欧盟和欧元区国家内部的一系列结构性改革举措也逐渐显现成效。如西班牙、意大利和葡萄牙等国持续大规模的劳动力市场改革举措有力地缓解了劳动力市场的僵化,推动了就业和复苏。

尽管今年欧洲取得超预期复苏,放眼明年,结构性隐患和问题依然存在,临时性干扰因素众多,不容小觑。首先,尽管实施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已经两年多,但仍未能达到通胀2%的预计目标。而量化宽松政策也将遭遇无债可买、如何存续的疑问。其次,长期结构性失业问题依然困扰欧洲经济。数据表明,整个欧盟的劳动参与率仍在下降,青年的劳动参与率更是一路走低至接近40%的历史低位。第三,欧洲银行业所存在的低盈利和大量的不良贷款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成为一个随时可能引爆的定时炸弹。再则,沉重的福利制度加重了企业负担,束缚了政府手脚,同时还削弱了劳动者就业积极性。

  更务实的新生代开始登上各国政坛

2017年的欧洲政坛,选战纷繁,呈现出一系列耐人寻味的新现象和新特征。

今年堪称欧洲的超级选举年,焦点是反全球化、质疑一体化的极右翼民粹政党会否入阁和掌权,开欧洲去一体化的倒车。在最为拽人眼球的荷兰和法国的大选中,由现任首相吕特领衔的荷兰自民党对阵极右翼民粹荷兰自由党;自称非左非右的马克龙领导的前进党对阵极右翼法国国民阵线党。最终,有着“荷兰特朗普”之称的维尔德斯没能颠覆荷兰政坛,而马克龙在法国大选中最终获得66%的支持率,赢得了总统宝座,阻遏了民粹政党问鼎最高权力之路,稳住了大局,让欧洲和世界长舒了一口气。

纵观今年欧洲一系列选举,一个不争的现实是传统建制派政党的衰败。在法国,法国第五共和国持续60多年的主流左右政党轮流执政的模式被打破,传统建制派政党左翼社会党和中右翼甚至都未能进入大选的第二轮,而马克龙所属的前进党成立仅仅一年便横扫法国政坛;在德国,二战结束以来一直轮流坐庄的联盟党与社民党在大选中也双双创下自1949年以来的最差成绩。在荷兰,赢得大选的建制派自民党较之上届还丢失了10个议席,充分反映出欧洲民意对传统建制党派及其主张作为的失望。

再则,欧洲政坛呈现出明显右倾化的趋势。一方面,利用欧洲民众面对难民危机和恐袭时的恐慌心理,以及传统建制派政党囿于政治正确等束缚对社会问题反应迟缓和无所作为而大失民心所留出的空间,右翼民粹政党借助不断发展的新传媒手段,以排外、反一体化等主张迎合民众,在欧洲逐渐步入政坛中心。极右翼的荷兰自由党如今已是荷兰最大的在野党,极右翼民粹政党德国另类选择党也在一向警惕极右党派的德国政坛成为了议会第三大党。在奥地利,中右翼人民党邀请极右翼自由党加入联合政府。更不用说进入法国大选第二轮并获得超过30%选票的法国国民阵线。另一方面,传统的主流政党迫于形势不得不吸收极右翼的主张来拉选票。如法国新总统马克龙吸收了国民阵线的保护法国本土产业政策的观点。而德国的联盟党与奥地利的人民党在大选中面对民粹政党的诘责,都采取了收紧难民政策的态度。

最后,新生代领导人应运而生,逐渐走向舞台中央,迎合了民众求新求变的心态。以39岁的法国总统马克龙、38岁的爱尔兰总理瓦拉德卡,以及欧洲最年轻的政府首脑31岁的奥地利总理库尔茨为代表的一批新生代政治力量今年在欧洲政坛集中亮相,反映出当今欧洲政治结构、政治生态的新变化。相较以默克尔为首的欧洲老一代政治家,这批新秀面对各国国内官僚弊端、一体化的沉疴、难民围城等问题和挑战,显然更富有朝气,更敢于突破传统左右的分野、政治正确性的窠臼、对民众呼声更加敏感、行动更加果敢务实,成为欧洲政坛的希望所在。

  欧洲一体化进程突破困境

今年是《罗马条约》签订60周年,欧盟和成员国层面以一系列深化倡议和实际举措展现了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推进欧洲一体化的最强进取心,引人瞩目。

今年3月,欧盟以《欧盟的未来白皮书》的形式,正式推出了对未来欧盟和一体化的五种前途的公开讨论,旨在回应英国“脱欧”后未来欧盟和欧洲一体化向何处去的大是大非问题,也表明欧盟已准备放弃不合时宜的理想主义,力图使政策更适应现实,这份白皮书因之而被认为是新欧洲的“出生证”。

在此之后,欧盟27国领导人齐聚罗马,共同发表了《罗马宣言》,誓要在没有英国参与的情况下继续团结,一起面对未来的挑战。而《罗马宣言》中“在条约框架下,各成员国可以采取不同的速度和程度,朝着同一个方向迈进”的表述,则标志着新形势下,务实的“多速欧洲”一体化模式开始成形推进。

所谓“多速欧洲”,即一部分国家在特定领域整合,其他国家可不参与,比如部分国家在国防、安全、税务等政策领域形成内部的“意愿联盟”。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多速欧洲”这一概念初提时,更多地还带有颇多贬义色彩,充满着无法整体齐步推进欧洲一体化的无奈,如今这一设想却给一体化再出发带来了务实的新希望。倡导能者多劳,“多速欧洲”给了成员国在欧盟一体化总框架内寻求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的可能性,也给了成员国更多的选择,符合目前的欧洲现实。

今年欧盟25个成员国还签署了防务领域“永久结构性合作”协定,为未来打造欧洲防务联盟奠定了基础,堪称是“多速欧洲”在欧洲防务领域的具体实践和推进一体化的务实步骤。目前,决定不加入此项合作的国家仅剩已经决议脱离欧盟的英国、拥有特殊“不参与立场”的丹麦以及马耳他。尽管不应过度解读欧盟的共同防务合作,该协定也不可能代替北约,但该举措无疑极大地推动了欧盟成员国在防务领域的合作,堪称是新时期欧盟一体化再出发的标志,表明面对内忧外患的夹击,欧盟终于寻找到了推进一体化合作的突破口,七十年来欧洲防务一体化的梦想终于“变成现实”。

欧盟“永久结构性合作”(PESCO)机制旨在打造一个在防务事务上更加强势的欧盟。根据具体签署的协议,欧盟不仅会建立防卫协调机制,成立防卫协调指挥机构,还会组建军事行动的实体。在未来,从人员到武器,从军需到后勤,以及欧盟共同的军医院都将在欧盟防务合作协议框架内构建。

今年4月到6月,欧盟先后出台了有关未来欧洲经货同盟、欧盟防务和欧洲社会维度发展的三份“意见书”,对未来欧盟在三大关键领域的深入一体化提出了一套较为具体的方案建议。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所拟订的涉及包括欧元区改革、难民危机、内部安全、贸易以及欧盟未来的金融等领域在内的、指导欧盟未来两年工作的领导人议程得到了欧盟27国领导人的支持。体现了欧盟层面有着系统推进一体化再出发的具体设想和规划。

此外,作为支撑欧洲一体化再出发的基础,欧洲民众对于欧盟的认同与信心也在逐渐恢复。如根据今年的一项调查,有40%的被调查者对欧盟持积极的态度,相比去年上升了5%;而对欧盟持消极态度的人则为21%,相比去年少了4%。有57%的被调查者对欧盟的未来感到乐观,而对欧盟未来感到悲观的则为37%,相比去年减少了7%。人们对于欧盟及其机构的好感正在上升,这对急需获得民意支持来推动一体化进程的欧盟政治家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作者丁纯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欧盟让莫内教授)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