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蝗能存活3个月;其卵在两周后孵化,幼蝗在6周后羽化成虫,成虫至少需要一个月才能成熟并准备产卵。随着新一代蝗虫的繁殖,它们的数量会呈指数式增长:3个月后增加20倍,6个月后增加400倍,9个月后增加8000倍。
人们恰好错失了最佳时机。也门正处在战乱之中,没有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对付沙漠蝗。与此同时,当地的大规模降水为沙漠蝗提供了更有力的繁殖环境。去年夏季这批壮大的蝗群跨越了海湾落地索马里,接着进入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
2019-2020年的蝗灾事件,足够显现出蝗群惊人的扩散能力|www.fao.org
在东非,沙漠蝗获得了进一步壮大的良机。我国自古有“久旱必蝗”的说法。沙漠蝗产卵需要较干旱的土壤。东非地区阳光照射强烈,具有很高的蒸散量,近些年来又连遭干旱,炎热少雨,水地变成了旱地,蝗虫产卵场所空前扩大。2019年的东非,以干旱开始,却在2019年底以水灾收尾。2019年秋天,受热带气旋的影响,吉布提、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和厄立特里亚等地经历了有史以来最潮湿的季节。10月至12月期间,非洲之角多地降雨量比正常值高出400%。强降水使得植被疯长,恰好又给沙漠蝗提供了食物。
人们不得不关注危机背后的气候因素。“过去的10年中,西印度洋形成热带气旋的次数有所上升,”克雷斯曼接受美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从历史上看,热带气旋导致了蝗灾的发生。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我认为,未来这种级别的蝗灾可能会变得更加普遍。”2019年,东非附近的北印度洋上形成了8个气旋,是1976年以来的最多纪录。
蝗虫比许多生物都更能适应一个日益变暖的地球。它们同时能够利用极端气候的两面。强降水会带来更多的植被,这意味着食物。它们也能捱过干旱。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全球蝗虫行动(Global Locust Initiative) 的实验显示,在澳大利亚,蝗群能在断水的情况下生存一个月之久。鸟类等蝗虫的各类天敌则难以在缺水的环境中生存。“如果气候变化能够加剧高温和干旱化,那我们必须注意一些蝗虫种类会扩大它们的领地。就沙漠蝗虫来说,就必须增加需要监测的地理区域。”该机构的研究协调员里克·奥佛森(Rick Overson )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