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儒教中国”: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新大陆
如果美洲是哥伦布发现的物质新大陆,那么“儒教中国”就是欧洲人发现的精神新大陆。
“儒教中国”成了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策源地之一。“儒教中国热”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加速欧洲世俗化进程:孔子的道德哲学、老子的自然哲学、中国的悠久历史与汉语的美学意义连同来自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家具等等,一时都进入西方人的生活,成为他们谈论的话题、模仿的对象与创造的灵感。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后人认为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伏尔泰是中国思想在欧洲最有力的鼓吹者,他和他的“百科全书派”一直主导着法国的启蒙运动。
伏尔泰说:“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发现精神的世界。”伏尔泰在最著名的《风俗论》中说:“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孔子的书中全部是最纯洁的道德,在这个地球上最幸福的、最值得尊敬的时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中国是全世界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
从18世纪初叶到18世纪中期,启蒙运动全盛时期,短短50年就出版了599部有关中国的著作。在这些叙事文本中,儒教的中国是儒教哲学代表的文化中国形象,儒家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实践、天地人合一的自然哲学、开明君主型的帝国体制,这些人文理念和道德治国的思想深深地征服了欧洲人,成为他们批判欧洲社会堕落、宗教迫害与君权的理论依据。
这是亚洲文明的第三次高峰,但是,衰落的迹象也已经开始出现。
38.丝路南端的莫卧儿帝国:亚洲文明在衰落中
莫卧儿帝国于1526年建立,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在印度建立的王朝。在帝国的全盛时期,从喀布尔到吉大港,从克什米尔到卡维里河,除半岛极南端以外的整个次大陆都纳入了莫卧儿帝国的版图。
我们再次看到帝国型文明体的特征:宗教宽容、民族融合的政治治理与经济实体。莫卧儿帝国上层是伊斯兰教,而基层则是印度教,波斯语是宫廷、公众事务、外交、文学和上流社会的语言。
但是,一旦宗教政策不宽容,民族矛盾立即出现,加上各种政策失误,反抗与分裂势力日益坐大。
这时,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来了,东印度公司的全名是“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它由一群有创业心和有影响力的商人所组成。1600年12月31日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该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在印度贸易的15年特权。当时,公司共有125个持股人,资金为7.2万英镑。
1670年,英王查理二世发布了五条法律,授予东印度公司自主占领地盘、铸造钱币、筑造要塞和指挥军队、结盟和宣战、签订和平条约和在被占据地区就民事和刑事诉讼进行审判的权力。
1711年,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广东建立了一个贸易点,使用白银换取茶叶。1840年,中英发生了鸦片战争。1857年,英国女王兼任印度女皇,莫卧儿王朝结束,东印度公司解体。
这个过程代表了丝绸之路的历史已经大大改变,古代亚洲文明铸就的辉煌时代落幕了。
↑印度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第五个皇帝沙贾汗为他的爱妻泰姬·玛哈尔修建的陵墓,被视为莫卧儿王朝的精神和魂魄。
七、世界文明的未来形态:
丝路文明的价值机制与亚洲文明的衰落和复兴
39.大英帝国最盛期:亚洲文明跌落谷底
在十九世纪,亚洲出现了三大“病夫”,印度莫卧儿帝国的“南亚病夫”、中国大清的“东亚病夫”、奥斯曼帝国的“西亚病夫”。这意味着亚洲与18世纪以前彻底不一样了,丝路文明共同体进入了大转型的关头。
20世纪初,大英帝国达到鼎盛,其统治范围内大约有4.13亿人口,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领土约355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成为人类有史以来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和最大的全球性帝国,尽管其正式名称不含“帝国”二字。
与此同时,亚洲文明衰落到谷底,绝大部分国家处于欧美诸列强的殖民地范围内。20世纪中叶,经过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炮火蹂躏后的亚洲,那些具有几千年农业史的国家,大多城市破败、乡村凋敝,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流离失所的人群蠕动在昔日丝绸之路沿线的城市和乡村中,被西方记者一一记录在案。
40.西方对亚洲文明的不当认知
近200年来,在亚洲文明衰落之时,西方某些学者对亚洲文明给出了两大理论体系和八大结论的歧视性解读,为某些西方媒体提供了多年来对亚洲国家进行舆论歧视的依据。
两大理论体系之一是东方专制主义:亚洲是极权政治和专制体制的发源地,至今延续;之二是亚细亚生产方式:亚洲经济是原始公社制,长期停滞不前,导致愚昧穷困。因此,亚洲国家没有历史,没有哲学,没有真正的道德意识;文明是西方固有的,亚洲国家只有落后的文化,没有文明,更不可能有文明的复兴。
某些西方学者由此得出八大结论:
第一是劣等论:亚洲人种缺少教养,没有宗教或是只有迷信性的宗教,属于劣等人种。
第二是黄祸论:亚洲人口增长过快,随时爆炸,曾经多次爆炸,肯定会触发扩张性战争。
第三是人权论:亚洲的历史是极度专制的,现实中也没有人权,这也被称为意识形态论。
第四是骨牌论:亚洲的极权政治极易蔓延,导致全球自由民主体系崩溃,这也被称为普世价值论。
第五是分裂论:亚洲国家要学习欧洲的民族国家体制及其民主精神,要尽快安排愿意独立的民族或人群公决分裂出去,不管会不会导致战争。
第六是威胁论: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抢占资源,必然威胁世界和平,需要干涉和遏制。
第七是崩溃论:亚洲主要经济体随时会崩溃,历史上就不断崩溃,不能让他们进入自由市场体系。
第八是责任论:亚洲国家必须按照西方文明的意识形态包括体制模式行事,否则就是不负责任。
但是,历史证明亚洲仍然能够文明复兴。这个进程开始于二战后日本经济突然复苏,而后出现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韩国“亚洲四小龙”,九十年代出现了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亚洲四小虎”。尽管这些国家和地区后来受到1997年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但10年后,中国进入文明复兴时期,印度经济出现高速增长。亚洲再次勃发出生机和活力。
至今,亚洲文明的复兴已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于是,这两大理论体系和八大结论在失效中。
↑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的迷人夜景。今天,亚洲文明的复兴已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41.丝路考古热:对亚洲文明问题的提问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命名“丝绸之路”的同时,俄罗斯、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学者和探险家掀起中国境内的丝路探险考古热潮。至今人们耳熟能详的普尔热瓦尔斯基、斯文·赫定、斯坦因、伯希和、勒柯克、华尔纳、福格、大谷光瑞等,都因在丝绸之路遗址上的重大发现而声名鹊起。
人们在惊叹探险家们发现了亚洲丝路拥有如此巨大的古代文明成就的同时,也在思考这些文明因何而衰落。西方学术界对亚洲文明的起源、兴盛和衰落展开各种各样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栋。
伴随亚洲文明复兴的开始,国际学术界关于中国、印度等为代表的亚洲文明问题的研究再一次成为热点问题,其中争论最多的有三大历史哲学问题:第一,亚洲文明为什么在古代如此辉煌?第二,亚洲文明为什么在近代衰落?第三,为什么以中国、印度等为代表的亚洲丝路文明体能够在最近数十年来创造新的文明成就并呈现复兴的趋势?
42.“波斯人”典故:丝路文明精神的呈现
关于第一个问题,古代丝路亚洲为什么辉煌?有两个与丝路文明史有关的“波斯人典故”可以解答:
第一个典故是世界名著《波斯人信札》,这是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1721年出版的书信体小说。波斯商人在信函中讲了很多生产、经商、政治活动和日常生活的故事,主要说明在政治清明的国度里,经商等各种职业很容易赚钱,生活很有尊严,而在暴政和宗教迫害的国家里,人们没有起码的道德水准,经商等职业生涯总是失败,只好穷困潦倒或者逃亡。孟德斯鸠借波斯人的口吻指出,无论在亚洲、非洲还是欧洲,君主专制都是一种“横暴的政治”。共和制是品德、荣誉和声望的真正归宿,在共和政体下,人民才能充分地发扬光大自己的品德。
这可以比喻性地解释为亚洲文明之所以辉煌的两大规律:开放包容性和法治安全性。
第二个典故是镌刻在纽约市的一个邮政局内,并且一直以来都被视为美国邮政服务信条的名言:
这世上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波斯的信使更为矫健。纵使是漫天飞雪、暴雨滂沱、炎炎酷暑,还是沉沉夜幕,都无法阻碍信使们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其所指定的任务。
这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感慨之言,他在名为《历史》的著作中记载了作为职业的波斯信使,工作效率非常之高,能够骑着马在七天内奔走将近1700英里。
这可以比喻性地解释为亚洲文明之所以辉煌的两大本性:勤劳勇敢、正义诚信。
对于这些规律和本性,今天我们可以概括为“丝路文明精神”。
↑名为“河流广场:印度水净化摩天大楼”的设计方案获得美国知名建筑杂志eVolo“2018摩天楼竞赛”的荣誉提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