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中国中车在境外已经设立或正在设立的网点有数十个,包含并购企业、区域公司、办事处、本地化生产基地、售后服务点和研发机构等。
何凤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北美,美国马萨诸塞州捷运署决定增购134辆波士顿地铁车辆,用户在公告中表示:只有中国中车制造的列车符合采购要求,后续列车只有从中国中车采购,才是实现地铁标准化的唯一途径。”
而在南美,中国中车为巴西提供的地铁车辆,不仅成为巴西世界杯一道夺目的中国元素,也已深深融入到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在马来西亚,中国中车投资建设的东盟制造中心,成为国际产能合作的新亮点。”何凤华继续举例子,在非洲,中国中车通过深度推进“本地化生产、本地化采购、本地化用工、本地化售后服务和维修、本地化管理”的五本模式,既提升了当地轨道交通水平,又获得了用户和利益相关方的高度认同。
“问诊”中车走出去
这是一个早已计划好的行程。
2017年一开年,作为全国工业行业协会的联合组织,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下称“工经联”)就计划组织智库专家,到几家企业走走看看,围绕“企业社会责任”这一主题,结合企业的具体实践,提供咨询、诊断、支持等服务。
工经联将这一活动定名为“智库专家进企业”,首站选择中车唐山公司。工经联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熊梦介绍,专家们将围绕“坚持创新发展之路,助推全球轨道交通产业大发展”的主题,实地座谈与考察。
这又是一个让人感到有些意外的考察。
出行当天5月3日的一大早,北京就遭遇到今年以来最强沙尘天气过程,PM10浓度“爆表”。但早上8时刚过,从北京城各个方向赶来的专家学者们就已陆续到达集合点。
下午的参观同样让人感到意外。因为在中车唐山公司的生产车间,专家们可看、可问的东西太多了。原定一个小时的参观考察,用了将近2个半小时。
“收到工经联组织到唐车的考察通知后,我提前做了一点功课。”北京师范大学战略管理系主任、工经联智库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焦豪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总经济师、工经联智库社会责任标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梁晓晖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有备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