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康复患者出院,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刻
邢正涛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援鄂医疗队员
3月15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多云转阴
在疫情发展迅猛之时,为确保“四类人员”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武汉扩张了多家医院与定点医疗点,不少医院也及时新增了病床。当时,我们所经历的是每天都在增加病房,每天都在收治新的病人。
在隔离病房的工作强度,比在急诊还要累些,但我愿意上阵!我当初因为看过家人生病时特别无助的样子,才决定选择护理专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相比之前在急诊科“走路带风”“救人性命”的工作节奏,在隔离病区的工作更需要“小心谨慎”。走路要轻,走得快了会把病毒带起来;也要小心不要蹭到别处,防护服就有可能刮破。以我壮实的身材,不敢坐更不敢蹲,蹲下防护服就要开裆了。
比保证动作轻、动作幅度小更难的,是医护人员要在此基础上“高速运转”。刚进入病区工作的那几天,不少护士出现心慌等情况。我的心率也达到了每分钟100多次,就像刚跑完步一样,防护服捂得很不舒服,总有些喘。
如今,我在武汉工作已有40多天了,随着形势好转,工作流程也愈加顺畅,从“着急救命”到“把工作做细”,我的工作内容也发生了变化,这其中,对病人关怀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因为焦虑是这些确诊患者普遍的情绪。
穿上防护装备,患者看不见医务人员的口型与微笑。但也许去多看望患者一眼,说一句“您好”、送一杯水都是对患者的尊重与鼓
励。
手势、眼神、言语成为特殊环境下传递鼓励、增加信心的方式。我这段时间最常说的就是“熬过这段时间咱们就好,加油”。遇到听力不好的患者,我得靠喊,再比划出加油的手势。
有一位50多岁的患者,情绪比较急躁,氧气面罩让他有些不适感,他总是不自觉的要摘掉面罩。于是值班的时候我一趟一趟去跑,一趟一趟去劝,尽最大努力、用最大的爱心去关照患者。一些患者跟我们说话,都是背对着我们,是为了减少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患者这样的“小举动”,让我备受感动。
从生活到护理、从病理讲解到心理支持,我和同事们从来不怕累。送康复患者出院,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