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和社会治理的重要讲话,是深圳这座超大型城市在疫情大考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根本遵循。
原标题:战疫大考凸显社会治理效能——深圳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全线出击全力奋战综述⑧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
“要加强社会治理,妥善处理疫情防控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和社会治理的重要讲话,是深圳这座超大型城市在疫情大考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根本遵循。
有效应对疫情,体现治理效能。战疫期间,深圳充分发挥社会治理优势,以务实有效的防控成果增进社会信心,以精准有力的发展举措增强企业预期,确保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实现防疫情稳经济两手抓两不误
战疫当前,如何把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统筹好,是对社会治理优势发挥和治理效能的极大考验。
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是社会治理的首要之义。
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工作机制,严格落实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要求、全面进入“战时状态”,迅速成立市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深圳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把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部署落实到疫情防控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科学有序做好各项防控工作,牢牢掌握疫情防控主动权。
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那一刻起,40多天来,深圳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战疫工作,出台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系列政策和指引;市委书记王伟中、市长陈如桂等市领导冲在一线靠前指挥,及时掌握疫情、及时检查督导、及时采取行动,真正做到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团结带领全体市民群众坚决打赢这场硬仗。
党委政府的大力推动,社会治理优势迅速激活并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疫情发生伊始,市卫健委即发布49家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名单,启动集中隔离点;作为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被确定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定点收治医院后,两天内腾出1100张床位;指定29家公立医院作为全市集中收治医院,对疑似病例进行初步诊疗和筛查;将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禾正病区、深圳大学总医院作为“第二病区”……
集中患者、集中资源、集中专家、集中诊治,覆盖全市的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快速响应、高效运转。
积极发挥党建在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作用,也是答好疫情大考“综合题”的关键。危难时刻,深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带头下沉社区,不畏艰难,扎实工作,既当“社区暖心人”,又做“企业服务员”,让党旗在战疫一线高高飘扬。
坚持党建引领,深圳把区域治理、部门治理、行业治理、基层治理、单位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强大合力。
构建全方位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疫情期间的信息公开透明是最好的社会“稳定剂”和群众“定心丸”。
疫情防控期间,在不泄露个人隐私前提下,深圳率先公布了确诊病例发病期间居住的小区和活动的场所等社会关切的信息。深圳发布厅联合报业、广电两个传媒集团,通过“两微一端”,率先发布疫情防控、惠企政策等权威信息,为全市战疫营造了良好氛围。
社会治理的效能,体现在战疫情和稳经济的“两难”变“两全”、夺取双胜利上。
战疫打响以来,深圳超前谋划应对节后返深人流高峰的防控举措,适时发布指引、精准稳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抓防控,严格执行社区联防联控机制的若干措施,做到严防死守、密而不漏。稳经济,政策与时俱进,滚动更新,出台“惠企16条”,精准实施分区分级防控措施,印发“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31条”,同时抓紧研究出台新一轮惠企政策,“一个项目一个对策”,打通经济社会运行各环节。
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要以社区为载体,强化社会治理共同体人人有责机制。
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深圳多年来积极构建的“一核多元”“多元共治”社会治理格局,在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显示出威力。
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依托现有基层治理体系和人员力量,深圳市委市政府迅速搭建市、区、街道、社区、小区五级联防联控的组织体系,吸纳了物业公司、业委会、社会组织、社区居民、志愿者服务队等社会各方资源,以社区为主阵地,以小区为基本单元,以机关下沉党员干部以及由社区工作人员、社康中心医务人员、社区民警组成的“三位一体”工作组等为主要力量,在全市700余个社区、4800多个花园小区、1800多个城中村进行了全覆盖、无死角的人员排查和综合防控,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左右齐抓共治的牢固防线,构筑多元参与、协同共治、人人尽责的社会防疫共同体。
小区100%实行封闭式管理,居民全部要认证后凭“码”、凭证进出……深圳在所有小区、城中村实施涵盖“五个100%”“十个一律”“四个重点”的19条硬核防控措施,被证明符合实际且行之有效,受到日前来深考察的世卫组织专家组的肯定。
公众参与是公共安全的基础。穿梭在社区小区、产业园区、工厂、商场等场所的“红马甲”,是疫情防控中温暖你我的“志愿之光”。疫情期间,全市共组建了747支志愿服务队,9000多名志愿者积极参与基层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心理咨询等志愿服务,彰显了“志愿者之城”的爱之力量。
主动担当作为,践行社会责任。在市民政部门积极动员和引导下,市慈善会、壹基金、市社会公益基金会、市基金会发展促进会等深圳广大社会组织积极响应,通过发布行业倡议、组织捐款捐物、发挥专业优势、助力复工复产、提供心理援助等方式,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截至3月2日上午,深圳地区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累计接收捐赠款物和直接捐赠外省、市的款物金额逾20.38亿元。
疫情期间的社会治理,还凸显深圳对特殊群体的人文关怀。各儿童福利机构、养老院、强戒所、监狱等早早就实行全封闭管理,阻断疫情输入渠道,为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服刑人员、戒毒人员等特殊人群筑牢安全防线。
用“心”守护,筑牢疫情防控的心理堤防是提升治理效能的一部分。深圳加强心理干预和疏导,有针对性做好人文关怀,组建资深心理专家团队提供专业心理援助,推出“安心行动”,通过音视频、手册等形式,为广大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心理干预和疏导服务,被医务人员称为“宝贵的精神食粮”。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城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考验。深圳作出了探索,并取得了积极效果。”市委党校(市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市知联会会长谭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看,深圳社会各界反应非常及时,各层面、各领域的社会机构和组织基本上都是第一时间动员和行动,积极响应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做了大量保障性工作,为疫情防控贡献了力量。
法治保障科技支撑,提升治理效能推进治理现代化
法治,是深圳的鲜明底色,也是提升治理效能、推进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支撑。
“完善疫情防控相关地方立法,突出务实管用,从源头上防范和消除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风险。”
“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全面提高依法防控能力。”
2月26日召开的深圳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和3月2日召开的深圳市委常委会暨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市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会议,先后对依法防控作出了系列部署。
坚持依法依规防控,体现法治城市示范。
市司法局局长蒋溪林说,社会治理需要依法依规、有德有序,而法治要求依法管控、依法防疫,这是一场典型的社会治理大考。
依法有序防控疫情,协力维护社会秩序,共同守护美丽家园。深圳针对市民、来深人员和在深企业,先后发布了3份告知书,为深圳全市疫情防控注入强劲的法治力量。
深圳市、区两级分类推动,司法局等相关部门编制了一系列法律指引、防控期间劳动关系合规操作指南,对企业复工、征用等问题开展了法律分析,针对密切接触者居家医学观察事项提供了执法指引,网络普法、线上法律咨询,线上法律援助申请……法律服务,细致入微。
大疫当前,依法防控,需要软解释,更要硬约束。
深圳加大疫情防控执法司法力度,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有关法律法规,突出加强治安管理、市场监管等执法工作。同时,充分发挥特区立法权优势,制定《深圳经济特区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条例(草案)》并将于近期提交审议,为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提供法治保障。
“依法依规防疫,充分体现了深圳在城市运行、治理过程中强烈的法治思维。”深圳市人大代表、广东深宝律师事务所主任黄振辉表示,这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城市注入了新的实践内涵。
战胜疫病需要科研攻关,社会治理现代化离不开科技支撑。
3月2日,市科创委发布《关于强化科技支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发出科研攻坚令,在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上跑出“深圳速度”。此前,深圳就已针对疫情科研攻关项目,首次推出了“悬赏制”,引起海内外强烈反响。
全国首个“火眼”实验室日检测能力达万人份,全球首款新冠病毒发光检测试剂研制成功,完成新冠候选疫苗研发第一阶段,桌面型高效灭菌设备让紧缺的口罩可以再生,防疫机器人按照指定线路消杀、送货,AI人脸识别能认出戴着口罩的你……疫情当前,深圳众多生物、科技企业的科研工作者勇挑重担、自加压力,按照“战时”状态,全力以赴进行科研攻关,相继推出众多“黑科技”产品,在深圳乃至全国甚至境外的疫情防控中发挥着“硬核”作用。
登录i深圳App获取二维码、凭码通行社区,坐地铁、乘公交扫码登记,进到办公区之前5G红外体温检测设备测体温、无需停留……
既要战疫情,又要保运行,深圳多年来着力构建的“制度+科技+平台+末端”的防控体系,精心打造的大数据共享平台,以及全力推进的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有力提升了城市治理效能,推进了超大型城市治理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