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当前,深圳多年来努力推进的法治政府、法治城市建设体系效果显现。
1月27日上午,成立不到24小时的法律服务组,就将一份关于保障疫情防控工作依法开展有关方案的报告,提交至市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第一次会议,并获批准通过。该方案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全面梳理了政府在人员隔离、紧急措施、疫区宣布、调用征用、应急处置、流动人口管理、交通卫生检疫、信息发布、群防群治、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法定职责和权限,确保关于疫情防控的重大决策和相关措施从一开始就于法有据。
1月28日,2.8万字的"深圳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重点领域行政执法工作指引》编制完成并发布。《工作指引》对防疫主要涉及的卫生健康、市场监管、治安、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行政执法,明确了基本原则和查处要点,并详细列明相关法律依据,第一时间为执法机关更新了规范执法的"导航图"。
疫情防控全流程依法合规,各项工作更加科学、严谨,有序、有力。
依靠法治手段解决问题,营造全民战疫良好环境
疫情防控,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涉及面众多,影响深而广,需要每个个体行为、市场行为依法依规,才能夯实打赢这场防疫硬战的基础。
善用法治手段解决问题,这是袁中毅从事疫情防控法律服务工作一个月来的最大体会。他说,深圳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制环境不断完善,依法防疫已成为全市各个层面的基本共识与行为准则,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也普遍增强。
行有循而不乱。
新冠肺炎是不是法定传染病?如果患者拒绝隔离怎么处理?对密切接触者和可疑暴露者进行医学观察的法律依据何在……
释疑解惑,法律当先。1月28日,深圳率先在全省编写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法律知识问答》亮相,梳理出疫情防治、政府管控、刑事责任、对劳动关系的影响等方面的"52问",并逐一给出法条、条例解释和行为指引。
进出小区配合检疫
2月2日,市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向在深企业、深圳市民、来深人员发出《告知书》,将政府的防控要求、个人如何防护、社区防控的措施以及需要个人和企业配合的工作进行了有充分法律依据的明确告知。
深圳司法部门对延迟复工、疫情重点地区旅居史人员防控、临时征用、确诊病例信息公开等事项进行了充分的法律分析,并给出法律意见。
疫情防控期间,深圳开通了线上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申请、公证服务、司法鉴定在线云调解等战疫不打烊的举措,行政复议也可通过邮寄方式提出复议申请。
依法助企,共克时艰。深圳充分用好用足援企稳岗政策,各级各部门先后制定出台了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的若干措施,加强政务服务和企业行政许可办理的法律指导和服务,依法科学有力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尽快达产,让机器响起来,让生产线忙起来。同时,督促企业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加强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做到"四个到位""八个落实",努力把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
依法战疫,需要软解释,更需要硬约束。深圳加大疫情防控执法司法力度,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有关法律法规,突出加强治安管理、市场监管等执法工作。
摘口罩朝工作人员吐口水,被治安拘留10日;确诊后隐瞒疫情发生地行程,被以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予以立案侦查;利用口罩等紧缺防护物资进行诈骗,被判刑10个月……对各类涉疫情违法行为和犯罪活动,深圳严格惩处、决不手软。
据统计,疫情防控以来,深圳警方已查处涉疫情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00余宗,缴回被骗资金逾500万元。与此同时,深圳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通力协作,对涉疫案件快侦、快捕、快诉、快审。
善用法治,刚柔并济,引导市民遵法守法,引导社会依法防疫,法治成为深圳增强全社会"免疫力""战斗力"、营造全市全民战疫良好环境的最强武器。
深圳市委党校政法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李伟舜认为,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间,深圳各级各部门在法治轨道上相互配合、协同发力、共同抗疫,依法行使行政紧急权力,同时在框架内充分尊重和维护市民的基本权利,表明深圳公权力机关和人员的法治能力水平逐渐走向成熟,市民所表现出来的法治素养同样值得称赞。
用足用好特区立法权,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疫情防控法律体系
2月7日,深圳市人大代表郑学定领衔提出了关于在抗击疫情中加大对违法行为查处力度有关建议,得到20名代表的附议。其中,郑学定建议将个人疫情信息隐瞒者列入失信黑名单,进入深圳市征信系统。
这一提议,被4天后出台的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依法全力做好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所采纳。
一共22条内容的《决定》,以市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形式出台,不仅以法治方式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支持并授权政府根据需要采取必需的临时性应急管理措施,更从人大的层面强化市民在疫情防控中的相关义务,并明确法律后果。
"这就解决了很多法律真空的问题,体现了深圳整个城市运行、城市治理过程中的法治思维。"市委党校(市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市知联会会长谭刚评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