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变革的目标是提升人们的获得感、安全感和体验感,全面提升生活质量,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生活质量提高的关键是分配制度的完善和分配机制的高效有序,要着力提升分配体系的激励性、公平性和适当性,形成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坚实支撑。分配体系的激励性主要强调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的有效结合,并立足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对劳动要素和其他要素有效激励,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分配体系的公平性主要强调收入分配差距的合理性,要在坚持提高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公平性的要求,进一步壮大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有效缩小贫富差距,实施精准扶贫,使发展成果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所享有;分配体系的适当性强调可分配价值的合理空间、合适比例和有效层次(面),要提升当期投入要素的收益回报,有效限制财产过度积累对收入分配机制的扭曲,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早日出台房地产税。
三、效率变革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
效率变革的关键是拓展效率视野、提升效率层次,追求效益优先。作为“三大变革”中的效率变革,切忌简单地从生产、产出层面来理解效率,更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基本视角,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生产与市场两条主线,以效益优先为目标,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才资源的有效融合。总体上看,效率变革主要包括生产效率、市场效率和协调效率等三项主要内容。
生产效率强调要素配置效率、企业运行效率和生产组织效率等三个方面。提高要素配置效率的关键是推进要素的市场化配置,要以劳动、资本、土地和技术等要素资源的市场化为基本抓手,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即大力破除无效供给,进一步处置好“僵尸企业”;确立、培育和扶持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特别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能源成本、物流成本、金融成本和税费成本。需要注意的是,要素市场是引致型市场,受到商品市场和资源市场的直接影响,因此要素禀赋只是要素市场的构成条件,而经济发展水平和商品市场则是重要的外部影响。企业运行效率的关键是企业的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当前,企业组织方式的关键是适应创新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并实现企业内部资源和生产方式的有效组合,比如在内部形成的众创、众筹模式,实现内部网络状产业联盟模式等;而企业经营效率的关键则是使企业适应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变动,创新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推进供给体系创新,有效实现供需动态平衡。生产组织效率强调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理解和有效贯彻,从而有效融合“工业4.0”、“再工业化”、“质量第一”、“服务型生产”等现代生产组织理念,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