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科学发展的时代主题,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要求和战略目标,成为打好重大风险防范、精准扶贫和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的战略支撑。
二、质量变革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
质量变革是指形成产品质量、生产质量和生活质量提升、强化的重要管理体制、竞争机制和企业经营激励,并以全面质量提高为基础,形成与之相匹配的市场环境、技术环境和人才资源。质量变革是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前提和质量基础,是高质量发展空间和环境的基本保障。
质量变革的基础是提高产品质量,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这里的产品质量既指作为消费品对现行标准和人民需求的满足程度,又指作为中间产品对产业链提升和创新的支撑能力。我国长期以来在工业领域存在产出规模增速与增加值总额增速不匹配的情况,在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后,钢铁制品、塑料制品等多类工业品的增加值增速低于产出规模的增速水平,增加值率出现了一定程度下降。这种情况说明我国应着力提升产品的质量水平,强调精益生产理念和发扬工匠精神,通过产量质量的不断改进,形成产品的独特竞争优势和对产业链的参与优势,从而改善市场竞争环境和优化价值链的分布结构。
质量变革的关键是提升生产质量,增加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生产质量既指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又指生产经营方式的优化,还强调企业组织方式的全面创新,并统一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主线。科技进步和模式创新是生产技术水平提高的重要基础,2018年要进一步优化应用基础创新的支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主导、产学研高度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现代分布式生产组织和融合性产业链模式成为生产经营方式创新的主要方向,要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开展增材制造类的技术研发推广,支持实体经济的产业链、价值链高度融合。具有高度专业性、灵活性和系统性的契约式、结构性和区块链模式的企业组织方式是适应现代产业发展和供需动态平衡要求的有效载体。要着力增强企业组织方式的灵活性,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模式的深入发展;要着力提升生产分工和技术能力的专业性,实现在专业性基础上的全面合作和协同发展;要在坚持开放性、参与性的基础上提升产业链组织的稳定性,在自助性、融合性的条件下增强产权的稳定性和权属性,积极应用区块链、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等技术和模式,实现企业间组织方式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