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一座历史古城,地下管线复杂老旧,险情时有发生,北京市成立的第一支抢险队——北京市市政公用设施抢险大队就设在城建集团。在一次煤气管道泄漏抢险工作中,抢险队员为避免机械开挖产生静电火花,临近管道边缘的时候,只能用双手挖土,抢险队员的手都流出了血。一名抢险队员被煤气熏倒了,同伴把他背出作业面,旁边看热闹的群众问抢险队员,你们这么玩命给多少钱?我们的抢险队员眼含委屈的泪水说,多少钱能买人的一条命啊。
2012年7月21日,一场自北京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61年未遇的特大暴雨袭击了北京地区。北京城建集团——这支有着光荣传统的城建铁军,把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视为命令,第一时间打响、打赢了一个个战斗。
“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责任如天,舍我其谁!
应该说,在十天十夜内完成3626间安置房搭设、装修、市政管线、市政道路、园林绿化配套施工任务,对任何一个施工单位来说,都是一个极限目标。艰巨任务,考验参战员工的智能;任务艰巨,激发参战员工超越极限。深夜、黎明、白昼;烈日烘烤、暴雨淋身;一梯队、二梯队、三梯队,近9000人的队伍轮番作业,交替冲锋。
人们的眼熬红了,往头上冲把凉水继续干,腿浮肿了,搓揉敲打几下接着练,累的实在支持不住了,倒在地上打个盹爬起来再战。
天公不作美,大雨滂沱,人们的汗水、雨水一起往下淌,施工人员个个变成了“泥人儿”。分不清哪个是干部,哪个是员工,人们心里只明白该干什么、该如何干;只知道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满脑子都是干活和时间,但却往往忘记了今天是何日,此间是何时。
长时间连续的重体力劳动,打乱了人们以往的工作习惯,也打乱了人们的人体生物钟。累倒的、困倒的、虚脱的、中暑的……一个接着一个。采访时,时任前线总指挥樊军对我说:“任务紧急,难度大,痛在心里,为了早日让受灾群众住进安置房,大家都拼了。在帐篷里,横七竖八的躺满了劳累、困倦的员工,那情景就像硝烟弥漫的战场一样悲壮。开始,我们还心疼员工,后来就连自己也倒在了他们的身旁!”
资料图。北京城建集团抢险大队抢险。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埋头苦干;不讲任何价钱,只有默默奉献。此时此刻的工地如同有一股巨大的魔力,吸引着所有建设者舍生忘死,义无反顾。
在玉树震区中心结古镇,我们的援建职工发挥城建铁军精神,海拔高,斗志更高,把对祖国的忠诚和对人民群众的大爱淋漓尽致展现在雪域高原。
在高原地区,走路稍快一点,心就怦怦地跳,胸口闷得难受。由于繁重的体力劳动,加上高原反应,有几名同志鼻孔时不时地淌血。但是,没有一个人退缩。时任青海省委领导来基地视察,称赞北京城建不愧为城建战线的铁军,“军威依旧,雄风不减。”
总工程师王宝玉由于长期劳作,身体异常疲惫。有一天,他嗓子发不出一点声音,连日现场奔波,再加上严重的缺氧,使他再也坚持不住了。项目部派车把他送到州医院,抽血检查,他的血氧含量不足正常人的二分之一。这种结果,让医生都惊呆了。他们不敢相信,这样严重缺氧的人怎么能在高原坚持这么多天。
看到结果,项目部的领导哭了。但是,王宝玉却执意不肯下山。在医生和同事的劝说下,他才转到西宁医院。但是,仅在医院呆了5天,情况刚一好转,就又上了山。
陈志雄,是一个看上去比较腼腆的小伙子,33岁,毕业于苏州科技大学,学的是道桥工程。修巴塘路的时候,他负责三跨一联的巴塘路高架桥施工总协调。
“玉树海拔高,施工降效大。现场没有电,所有的施工机械都要靠自备发电。高架桥地质全部为砾石层,只能用冲击钻,桩深要达到30米。”
“抢建高架桥的时候,2011年4月5日开始钻桩,前指确定的完工时间是9月30日。到7月30日还在搭箱梁支架。时间紧迫到了极点。”
尽管施工现场离住宿区不是很远,但是怕来回走路耽误时间,陈志雄和工友们还是把帐篷支到了工地一角。陈志雄告诉我们,由于采用后预应力张拉技术,仅钢绞线就用了300多吨。在抢建高架桥的两个月时间里,他和工友们吃住都在工地。
资料图。2008年6月17日,北京城建集团在四川汶川抗震救灾中获工人先锋号。
“特别是夜里下大雨,打着竖闪,雷就像在头上炸开一样,但是,为了调集施工设备和材料资源,还得站在空旷野外的高处用手机打电话。现在想起来,后背都发凉。”
“困了,裹着军大衣睡一会儿,醒了,再继续干。几乎没有在凌晨3时前睡过觉。”
我到玉树采访陈志雄的时候,讲到这些,他眼里泛起泪花。
在玉树,无论是巴塘路还是红卫路,道路的标高和测量基准点的精准至关重要。为了寻找精确的点,工程测量人员肩扛身背测量仪器,翻过高山,一步步导测。高原缺氧,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每次下班,鼻子里擤出的都是血。就是凭着对事业的忠诚和灾区人民的深情大爱,测量人员在寻找精确的测量点的同时,也寻找到了各自人生的坐标点。
社会上好多人都问同样的问题,城建集团为什么英雄辈出?北京抗击“非典”的时候,集团奉命紧急改建北京胸科医院,用七天七夜紧急抢建小汤山“非典”医院,赢得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记得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北京市抗击“非典”事迹报告会上,集团代表在发言中说:“脱下军装,仍然是个兵,只要旗帜不倒,战士永远向前!”,会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脱下军装,企业仍然姓党
至今,我家的衣柜里还珍藏着一件红色的T恤衫。
汶川震后第十天,我随集团抢险救灾指挥部赶到四川绵阳,住在周身有裂纹的王子大酒店。酒店的对过,就是绵阳火车站。当时,绵阳市民聚集在车站广场,一顶顶小小的帐篷支起了一个个小小的家。
为了让灾区人民尽早住进安置房,我们集团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命令,从奥运工程紧急赶赴四川震区。
5月25日上午9时,距北川直线距离30公里的四川省江油市太平镇响起雄壮的国歌声,这是集团前线指挥部举行的向国旗宣誓仪式。参战将士高举右手,面对国旗宣誓:抗震救灾,重建家园;肩负重托,不辱使命;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奋勇争先;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坚决完成任务!这庄严的宣誓声震寰宇。
在奔赴前线抗震救灾的队伍中,每个人都有闪光的故事。总承包二部北京地铁9号线项目部副经理贺军华的儿子面临高考,老母亲从河南老家刚来北京三天,妻子患有冠心病、高血压。5月23日上午,正在地铁洞底调查情况时,他接到赶赴前线抗震救灾的命令。贺军华不敢回家,他怕面对妻子、儿子和多年不来北京的老母亲的目光,毅然赶赴救灾一线。5月26日夜,工地还没供电,很黑。我在施工现场碰见他,他深吸了一口烟,说出了这样一句话:“老妈回河南老家了,自己回的”,然后就长时间没有说话,我感到他在哭。
涂料图。2008年6月1日,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