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与改革开放|脱下军装的日子
脱下军装的日子
——谨以此文纪念基建工程兵北京指挥部集体转业35周年
编者按:
35年前,改革开放方兴未艾,基建工程兵北京指挥部三万名将士脱下戎装、告别军营,组建北京城建集团。从部队时期的供给制一步踏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面对从零到一的艰辛起步、面对百舸争流的市场拼争,这个为新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英雄集体,在奋斗中迸发前进的力量,在变革中合拍时代的旋律,矢志不移地开拓出企业凯歌行进的宽阔航道。
走过筚路蓝缕的创业年代,挥手雄关漫道的立业岁月,挺进波澜壮阔的兴业时期,经过一代又一代城建人接力奋斗,今日之城建,已如一艘破浪前行的巨轮、一轮喷薄而出的朝日,迎来了空前广阔、大有可为的新时代。
35年精益求精、善作善成,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演奏出了恢弘激越的建筑交响。从新中国的第一条地铁线到建设的轨道交通线遍布全国;从谱写中国建筑史上光辉一页的奥运工程建设,到成为全球唯一承担夏冬奥运会主场馆建设的总承包商;从承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首的北京新机场主航站楼到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约的马尔代夫临空经济区,35年砥砺奋进,我们不仅在中国建筑史上留下了熠熠生辉的非凡杰作,也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民生改善提供了有力保障,助力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35年艰苦奋斗、勇于变革,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谱写出了辉煌壮丽的发展篇章。从成立之初单一的地铁施工,延伸至六大产业协同发展的完整产业链;从起步之时合同额刚过亿元,发展到跻身为中国企业500强的千亿级企业集团,35年风雨兼程,由行业追赶者成长为引领者,成为改革开放的鲜活样本,成为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有生力量,成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力军。
35年听党指挥、敢打硬仗,在为国为民的担当中耸立起了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从抗击“非典”病毒,到驰援汶川、和田、玉树震区,再到奋战于埃博拉病毒肆虐的最前沿,35年矢志不移,勇担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不仅打造了蔚为壮观的建筑高原,也筑起了巍峨挺拔的精神高峰。
资料图。北京地铁1号线混凝土浇注施工现场。
文|通讯员杨潇(北京城建集团)
时光如梭,一转眼,已经35年了。
1983年7月1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裁军的前奏,基建工程兵北京指挥部三万名将士在这一天脱下戎装,就地转业。一清早,连队吹起了集合号,我们穿上军装,整理军姿,列队走向操场。至今,我的脑海里还浮现那个场景——军旗在空中猎猎舞动,天空碧蓝碧蓝的,清澈得像大海一样。我们在连首长的带领下,庄严的举起右手,向军旗行了最后一个军礼。
告别军旗的仪式上,战友们相互摘下心爱的领章和帽徽,我看到好多人都哭了。我们进入军营,学会的第一首歌是“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唱得最多的是“穿上了军装扛起了枪,雄壮的队伍浩浩荡荡”。脱下军装,就地转业有喜也有忧,我当时还不到19岁,经历一年半的军旅生涯,没有军装和枪的日子,我们怎样面对?企业如何生存?
汶川地震以后,我从救灾前线回来,接待了来华采访奥运工程建设的荷兰广播电视台记者玛莱雅,当她听说我们集团是部队成建制转业组建的,很是惊讶。她好奇地问了我一个问题:“您感觉,脱下了军装,你们身上还有兵的味道吗?”由于刚从救灾前线回来,我不假思索,告诉她:“比兵还兵!”
资料图。修建中尼公路的铁道兵指战员在施工间隙政治学习。
脱下军装,军营仍然有战士
脱下了军装,军营还在,军威犹存。
1993年6月15日,参与青岛前海商业城建设的城建一公司青岛项目部43名职工,为抢救污水泵站遇难的两名青岛市政工人,前赴后继、英勇救人,大无畏的精神迅速从青岛传到北京。我受单位委派,紧急赶赴青岛采访。
我到青岛的第二天,一个噩耗传来——战友郜三喜因中毒较重,虽经日夜抢救,仍没有能留住他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在整理郜三喜遗物的时候,工友们发现了他箱子里一套洗得发白的旧军装。那天,我见到了从河南老家赶到青岛的郜三喜妻子王桂芝,瘦弱的她双手捧着旧军装,把脸伏在上面,默默地流泪。
人这一生中,影响你人生境界升华的可能就是一件事、一个人。青岛“6.15”舍己救人英雄集体和郜三喜烈士,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是英雄集体的英雄事迹感召了我们,随着对事迹的深入采访,崇拜和敬仰之心愈加强烈,当时就想尽快通过自己的新闻稿,迅速把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采访出来,传播出去。记得在青岛采访三天三夜,几乎睡觉的时间很少。当时一公司党委副书记李树森要求我们,来到青岛,采访是第一位的,困了就眯一会儿,醒了接茬干。在西陵峡路前海污水泵站附近的海岸边,我坐在一个小石桌前,用大约七个小时的时间,写出了第一篇通讯《生兮死兮壮士魂》,惊心动魄的西陵峡,顶天立地的郜三喜,激情涌动的青岛城就这样跃然纸上。
为完成纪录片拍摄撰稿任务,我们来到河南辉县拍石头乡照壁山村——郜三喜烈士的家乡,见到了三喜留下的三个孩子。那天,下着大雨,我们在辉县苏门山烈士陵园为三喜选好墓地后,又赶赴三喜的家乡。听当地的老乡介绍,三喜的骨灰一半放到陵园,一半放到家乡的墓中。我们赶到的时候,三喜的骨灰已经入葬,他爱人领着三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跪在墓前,看到那一刻,我难掩情绪,蹲在地上失声痛哭。
我们英雄的集体注定人才辈出啊。为了告慰逝者,抚育后人,北京市委、市政府将郜三喜烈士遗属户口迁进北京,集团在展览路为全家安排了三居室住房,让其子女接受最好的教育,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为郜三喜安置塑像,烈士舍己救人的壮举在全社会得到弘扬。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团又先后涌现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英勇奉献的卢小窝同志,舍己救人而壮烈牺牲的抢险队员谢世权烈士,为企业呕心沥血的好干部于忠新……和平时期,英雄的团队照样涌现了烈士、楷模和模范集体。
自成立以来,北京城建集团抢险大队连续十三年4次保持全国文明单位荣誉,连续20年获得首都文明单位标兵荣誉称号。图为抢险大队抢险作业现场资料图。